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希望我的文字能够温暖你的心。记得点击“关注”我哦!
01
贾母本姓史,是金陵世族“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侯家小姐。史家位列“四大家族”(贾、史、王、薛)之一,与贾、王两家世代联姻。
贾母嫁给贾代善之后,贾代善因身体不好早亡,所以她早早就成了寡妇。
在清虚观打醮时,张道士曾对贾母说,就连贾赦贾政恐怕都不记得自己父亲的模样了。
可见贾代善死的时候还年轻,此时的贾母也是正当壮年,膝下有三个儿女,贾赦,贾政和贾敏。
没有了贾代善的庇佑,,贾母是如何把整个家族撑下来的?
从贾母晚年的修养(如对戏曲、诗词的鉴赏力,治家手段的圆融)可推测,她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教育,熟读诗书,通晓礼仪,且具备治家能力。书中提及她年轻时曾管理贾府内务,王熙凤也只是她的一二分,可见贾母的管家能力出众。
在贾赦贾政贾敏小时候,正是贾府的兴盛时期。
从贾母年老查赌博之事来看,贾母年轻时管家对家族里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做出严格处罚,势必保证家族安全。
但是贾母与王熙凤不同的是,她从不苛待下人,宽容待下,甚至对下人怀着欣赏的态度。
教他们做事,让他们为己所用。
因此贾母身边的大部分下人都忠心耿耿。
那时候贾府不仅靠着祖宗的荫封庇佑,还有贾母长远布局而蒸蒸日上。
贾母的三个孩子,性格不同,她也分别对待。
长子贾赦放纵,沉溺酒色,靠不住,所以贾母只安排他袭了“一等将军”这个虚名。
次子贾政端方守礼,但才干平庸,所以贾母依赖家族荫庇给他求了官职,并且让他掌管家族实权。
幼女贾敏金尊玉贵,最受贾母宠爱,为了让贾家持续繁荣,贾母给贾敏寻觅了探花林如海这门亲事。
02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巡盐御史,虽无四大家族的世袭爵位,但科举出身赋予他清流身份,且巡盐御史是实权肥缺。
林家的书香门第可弥补贾家“武荫之族”的粗粝,提升家族文化形象。
而且林如海人品端方,谦恭厚道,且无妾室记载,这与贾府男性(如贾赦、贾琏)形成鲜明对比,也是贾母最看好的一点。
贾母为贾敏选择林如海,看似打破了四大家族内部联姻的惯例,实则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战略调整。
她以清流联姻对冲武荫家族的颓势,以人品考量替代纯粹的功利联姻,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眼光。
也展现出她对这个女儿的宠爱程度。
可是林如海这么优秀,肯定会有很多家族喜欢,那么贾母是怎么搞定他成为贾敏的女婿的?
这要从贾母的社会交往来说。
自年轻时,贾母就与南安太妃还有北静王的家族关系不错,况且贾府祖宗曾在先皇面前立过大功,所以先皇对贾母的态度也更亲切。
正是在这些贵人的帮助下,贾母不仅给大儿子贾赦和二儿子贾政谋了官职,还给小女贾敏谋了一个如意郎君。
贾母给贾府子孙部署的道路是既有联姻也有官职在身,而且后期还有元春进宫,贾珠中举,她可谓煞费苦心。
除了贾母的苦心经营之外,那些贵人也给了贾母相当大的帮助,所以贾母以一人之力把贾府带入鼎盛时期。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
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也随着贾母逐渐衰老,贾家慢慢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形势,并且人丁单薄,能力不行。
况且运势也逐渐向下走,儿孙们不成气候,女儿女婿早亡,贾珠早逝,元春在宫中不得势,宝玉不爱读书上进,贾家无人可依,逐渐败落。
天时地利人和在贾母年轻时已经出现过,到了后期整个朝廷动荡不安,战乱频发,南安太妃面临危机,北静王家族也不再稳定,新帝更不站在贾家这边,所以贾母已经走投无路。
年轻时她该布局的已经布局,该借力的地方已经借力,贾府该兴盛的时候已经兴盛,运势过了她也无能为力。
贾府的败落不仅是这个大家族的劫,看起来更像是整个社会的一个转型和考验。
实际上在贾母年老之后,她早已经明白这些事情她不能阻止,也无力改变,所以她只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