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8岁的付群鹏是一名来自郑州的医药代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代”。 由于利润非常可观,不少人争着抢着想给让医院采用自家的药物。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情况下,数不清的应酬和饭局也就成为了他的生活常态。每天不是陪这个私人医院主任吃饭,就是陪那个诊所老板喝酒。付群鹏的身体健康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暴饮暴食中逐渐被侵蚀。

2017年4月27日,早上六点付群鹏就赶紧吃了碗面赶高铁去外地拜访一位客户。一路上,他总感觉上腹部胀胀的,像是食物都堆积在肚子里不断挤压着肠胃一般。付群鹏悄悄地把裤腰带悄悄松开了几个扣,以为是吃多了撑的。可饱胀感并没有丝毫减退,甚至还开始隐隐作痛起来,如同有一把小铁锤时不时地敲击腹部一般。付群鹏实在有些难受,就吃下了两粒随身携带的肠胃药,这才感觉好了一些。
6月2日,这天付群鹏蹲了好几天终于和一位大客户约上了饭。饭桌上,他一个劲儿地跟客户敬酒。半盅白酒下肚后,付群鹏就感觉整个肠胃都开始灼热不已,像是有无数根细针在轻轻地扎着肠道一般。他皱着眉头揉了揉腹部,没想到这股灼痛迅速在腹腔深处膨大,如同一把烧红的铁棍从直捅进腹部一样,付群鹏突然捂住肚子弓下腰去,"当啷"一声,陶瓷汤勺被碰碎在地。
一旁的众人纷纷投来关切的目光,并询问他身体怎么了。可付群鹏疼得趴在转盘上喘息,感觉自己的每根肠子都像是被打上了结,不断地痉挛抽搐着,压根无法回应别人的关心。下一秒,第二波剧痛袭来,他浑身猛地颤抖了一下后,嘴里突然窜上来一股酸水,烫得嗓子眼直冒烟。付群鹏再也忍受不住,带着酸腐味的食物从嘴里一股脑儿的吐了出来。他想爬起来去厕所,可腿肚子直打晃,走了没两步就栽倒在地上……

很快,付群鹏就被救护车送往了医院。到达医院后,医生迅速评估了付群鹏的身体情况,发现他的体温37.2℃,剑突下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Murphy征阴性,肠鸣音减弱。随后医生一边对他进行对症处理,一边安排了血生化、腹部超声、腹部CT等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血淀粉酶:1180 U/L,显著升高;血脂肪酶:840 U/L;C反应蛋白:120 mg/L;血钙:1.8 mmol/L ;腹部超声:胰腺弥漫性肿大,周围渗出;CT:胰腺坏死,可见腹腔积液。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重症)。医生立即做了禁食和肠外营养处理,来纠正电解质紊乱。
急性胰腺炎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它主要是因为胆道疾病、暴饮暴食、酒精等多种病因引起胰酶在胰腺内被异常激活,从而导致胰腺组织开始自我消化、出血甚至坏死。严重时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尤其是重症胰腺炎,病死率可高达34%~55%。

在医院住了近半个月后,付群鹏的各项指标才恢复正常。出院那天,医生语重心长地叮嘱道:“急性胰腺炎如果不祛除病因的话非常容易反复发作,而胰腺在长期的反复炎症下久而久之就会进展为慢性胰腺炎。因此,除了吃药以外,还要彻底戒酒,避免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付群鹏认真地点点头,心里思绪良多。
回到家后付群鹏立即跟公司申请长假以及调离销售岗位,毕竟钱再重要也没有健康重要。从那以后,他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吃药。不仅痛下决心戒掉了香烟和酒精,还每天坚持清淡饮食,凡是辛辣、油腻、刺激类食物他都不一概不碰。虽然付群鹏有时候也嘴馋得不行,但为了健康,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来到了9月10日。这天付群鹏如期来到医院复查,复查结果显示:血淀粉酶从原来的1180 U/L降至78 U/L,血脂肪酶从原来的840 U/L降至45 U/L;腹部超声:胰腺形态基本正常,周围渗出减少。提示炎症缓解,胰腺功能恢复。看着自己的病情好转,付群鹏心里踏实了不少,决定继续坚持下去。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2018年10月16日,这天付群鹏正在厕所换灯泡,胳膊突然一阵瘙痒,他忍不住用胳膊肘蹭了蹭一旁的架子,很快就出现了好几道白印子。可后背、脖颈的痒劲儿更凶,如同有无数只蚂蚁在啃噬后背似的,痒得他抓心挠肝的,付群鹏狠狠地抓挠了一会儿才感觉好转了不少,指甲里全是抓下来的死灰。
很快,灯泡就换好了。可就在他从凳子上蹦下来时,他上腹部像是被一把大铁锤狠狠撞击了一样,剧痛瞬间席卷整个腹部。付群鹏双手紧紧捂住腹部,忍不住弯下腰,身体蜷缩成一团。 可疼痛如潮水般向腰背部蔓延,一点一点的占领着他的身体,豆大的冷汗从额头滚落,他虚弱地呼喊着妻子。没一会儿,付群鹏突然失去了意识,整个人软绵绵地瘫倒在地板上。好在妻子及时赶到,慌乱中赶紧送他去医院。
很快,检查结果就出来了,显示:总胆红素:200 μmol/L;肿瘤标志物:CA19-9:1100 U/mL;CEA :12.5 ng/mL;腹部增强CT:胰头部可见明显占位,约3.3cm×4.1cm大小,胆总管扩张为1.8cm;EUS引导下活检:诊断为胰腺导管腺癌。“目前的治疗方案是化疗加手术,但五年生存率只有20%,你们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医生的话还在耳边回荡,付群鹏的妻子感觉自己脑袋嗡嗡的,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不!这不可能!”她突然情绪失控,拉住医生的袖子崩溃地嘶吼道:“医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丈夫自从胰腺炎出院后,把所有的坏习惯全都改了,每天按时吃药,清淡饮食,甚至连工作都换了,烟酒也不碰了,可为什么胰腺癌还是找上了他?”
医生听后感到大为不解,如果真如付群鹏的妻子所说,那他在短短一年内患上胰腺癌的概率十分低。医生只好先从付群鹏的生活方面入手,仔细询问他这一年来的饮食、用药和睡眠情况,却发现他的生活几乎无可挑剔,可能引发癌症的原因他是一样都没沾,这下医生也有些匪夷所思了。
这时一旁的主任又进行了更细致的排查,这才揪出了幕后真凶。医生惋惜道:“真是无妄之灾啊!你丈夫虽然清淡饮食,戒烟戒酒,这些行为确实能够防止疾病恶化,但是你丈夫却偏偏在饮食上却犯了两个致命错误。这样吃看似能够保护胰脏,但实际恰恰相反,临床上很多患者也和你一样,都是在这两个地方栽了跟头,最后不仅没能保养胰腺,反而伤了胰腺啊!”

原来,付群鹏在生活中忽略了两个极为致命的细节——长期熬夜和频繁吃夜宵,这才悄悄为癌变埋下了种子。
首先,过度熬夜成了压垮胰腺的第一根稻草。很多人以为,熬夜不过是晚睡点而已,早上多睡一会儿就能补回来,但实际上,熬夜对胰腺的伤害远比想象中严重得多。人体的内脏器官,特别是胰腺,有着严格的生物钟节律。夜间11点到凌晨3点,本应是胰腺休息、自我修复的重要窗口期。
如果人在这段时间依旧保持清醒,大脑持续运转,机体则会继续分泌胰岛素等消化代谢相关激素,使胰腺被迫超负荷工作,得不到修复和休整。久而久之,胰腺细胞长时间处于紧绷、劳损状态,局部微环境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升高,DNA受损几率增大,从而大大增加了胰腺癌变的风险。

付群鹏虽然白天清淡饮食,生活规律,但为了打发晚上的时间,往往会熬到凌晨一两点才肯入睡,即便困得睁不开眼,也要刷手机、看剧。这样的作息,看似只是晚睡了几个小时,但对身体内的胰腺来说,却意味着无休止的压榨与透支。在一次次被打乱的生物钟中,胰腺的细胞受损积累,癌变的第一颗种子就这样悄悄种下了。
而第二个同样致命的细节,是吃夜宵这一习惯的延续。由于晚睡,付群鹏常常在晚上十点、十一点左右就开始感觉肚子饿。虽然他很自律,不碰油炸烧烤,也不喝碳酸饮料,但为了满足饥饿感,他会选择喝点小米粥、吃点蒸馒头、或者来一碗面条,看似简单又清淡。但实际上,夜宵无论多清淡,只要摄入食物,就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和胰酶来消化。

尤其是高碳水、高糖分的小米粥、面食类食物,需要胰腺大量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这无疑是让本该休息的胰腺再次被唤醒,继续加班工作。更糟糕的是,夜宵后人的活动量通常很少,吃完后不是坐着刷手机就是躺着睡觉,导致血糖和脂肪在体内堆积,进一步加重胰腺负担,促发慢性炎症反应。这种慢性、低度、反复的炎症刺激,正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胰腺癌的重要病理基础。
并且付群鹏虽然清淡饮食,却因为夜宵习惯,每天给胰腺制造了额外的负担,使胰腺在本该修复的时段反复受伤,局部组织反复修复、再生、再受损的过程中,细胞出现异变,最终走向了癌变。

熬夜加夜宵,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两件小事,在付群鹏坚持了一年后,悄悄地酝酿出了一场灾难。即使他在白天的生活中严格自律,按时服药,远离烟酒,但在夜晚,身体内部早已在无声地积累伤害。而胰腺作为一个代偿能力极强、早期症状极少的器官,当癌变真正出现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内容资料来源:
赵文欣,潘月虹,章晓贤,等.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25,20(07):13-16+26[2]苏晓芳,王庆华.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预测模型的构建[J].护理研究,2025,39(03):374-380.
[3]顾燕萍,朱峰.急性胰腺炎抗炎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25,32(01):120-124.
(注:《38岁郑州男子患胰腺炎,坚持健康饮食1年后转癌,背后原因令人惋惜》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