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网红"四川芬达"宣布不再模仿杨坤,这场闹剧终于落幕

在网络世界的喧嚣中,一则道歉声明如巨石投入舆论的深潭,激起千层浪。5月2日,网红组合“四川芬达”公开发布道歉视频,向歌手

在网络世界的喧嚣中,一则道歉声明如巨石投入舆论的深潭,激起千层浪。5月2日,网红组合“四川芬达”公开发布道歉视频,向歌手杨坤郑重致歉,并信誓旦旦地承诺:“以后不再模仿杨坤” 。这一戏剧性的转折,为持续数月、闹得沸沸扬扬的模仿侵权风波暂时画上了句号。

事情回溯到几个月前,“四川芬达”凭借对杨坤的模仿在网络上崭露头角。他们从经典的皮衣墨镜造型,到令人耳熟能详的 “32场演唱会” 梗,甚至连《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形象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起初,这些模仿视频不过是互联网海洋里的几朵小浪花,以娱乐大众为目的,也并未掀起太大波澜。然而,随着流量的增长,他们的模仿逐渐变味,走上了一条失控的道路。

夸张扭曲的唱腔、低俗的歌词改编,甚至暗示杨坤 “嗓子有问题”“整容失败” 等带有侮辱性的内容频繁出现在他们的视频中。这些恶意丑化的行为,让杨坤忍无可忍,终于决定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

面对杨坤的起诉,“四川芬达”一开始还心存侥幸,不仅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他们以 “没提杨坤名字,不算侵权” 为借口,继续在侵权边缘疯狂试探,甚至在直播时将法院传票当作噱头吸引流量,发布新歌内涵杨坤,试图借助舆论的力量来逃避责任。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杨坤维权的决心。随着案件的逐步推进,“四川芬达” 终于意识到这次杨坤是动真格的,巨大的法律压力让他们再也无法硬撑下去,只能选择低头认错。

在道歉视频中,“四川芬达” 一改往日的张狂,言辞恳切:“我们哥俩不是网络施暴者,只是模仿者,从未想过诋毁您,是我们没掌握好尺度,让您心里不舒服了。” 并表示从今往后,绝不再有任何模仿杨坤的行为。同时,他们还将网名改成 “四川芬达(阿芬阿达)”,试图彻底与过去不当的模仿行为划清界限。

这场模仿侵权风波,不仅仅是两个人与一位明星之间的矛盾冲突,它更是当下网络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深刻反映出在流量至上的时代,部分网红为了获取关注和利益,不惜突破道德与法律底线的乱象。一些网红盲目追求流量,忽视了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将低俗、恶搞当作吸引眼球的法宝,让网络世界充斥着不良风气。

“四川芬达” 此次道歉并承诺不再模仿,看似是这场风波的结束,实则给整个网络行业敲响了警钟。它提醒着每一位网红以及内容创作者,在追求流量和热度的道路上,必须坚守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迷失自我。同时,也为平台监管和法律界定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促使各方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审核与规范,明确 “模仿” 与 “侵权” 的界限,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一个健康、积极、充满创意的精神家园 。

欢迎你在评论区发表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