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门诊中,总有患者困惑地问:"医生,我可以吃香蕉吗?听说肾病患者不能吃。"事实上,香蕉并非肾病患者饮食禁忌的"头号嫌犯"。

许多中国家庭餐桌上常见且深受喜爱的食物,对肾脏健康的威胁远超香蕉。据中国肾脏病数据统计,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已达10.8%,而不当饮食习惯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每天过滤约180升原尿,最终形成1-2升尿液排出体外。同时,肾脏还参与调节血压、维持电解质平衡、活化维生素D等多项生理功能。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肾病主要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损伤是指肾功能在短期内突然下降,而慢性肾脏病则是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3个月以上,伴有肾脏损害标志物异常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水肿、高血压、贫血、尿量异常等。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尿毒症口臭、心血管并发症等。尿液检查是识别肾病的重要手段,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均提示肾脏可能受损。
此外,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也是肾功能下降的重要指标。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
对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积极控制,是延缓肾功能恶化的关键。药物治疗方面,常用ACEI/ARB类降压药保护肾脏,必要时应用免疫抑制剂控制免疫性肾病。

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时,需考虑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康复过程中,合理饮食是保护残余肾功能的重要环节。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的主题——肾病患者的"忌食榜"。
排在第一位的是高钾食物,尤其对已出现少尿或无尿的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时,体内钾离子排泄减少,高钾血症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高钾食物包括土豆、红薯、菠菜、西红柿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肾病患者喜欢食用土豆,认为其易消化且营养丰富,殊不知土豆中钾含量高达525mg/100g,远超香蕉的358mg/100g。
第二位是高磷食物。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磷排泄减少,高磷血症可促进副甲状腺激素分泌,导致肾性骨病,加速血管钙化。

高磷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鱼虾、奶制品、豆制品等。值得注意的是,含磷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如火腿肠、方便面等,其磷吸收率高达90%以上,远高于天然食物中磷的60%左右。
第三位是高盐食物。盐摄入过多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升高血压,增加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中国居民盐摄入量平均为9.3g/日,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g/日。泡菜、咸鱼、酱制品、腌制品等高盐食物应当严格限制。
第四位是高蛋白食物,尤其是动物蛋白。肾功能不全时,过多的蛋白质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加重肾脏负担。

牛肉、猪肉、海鲜等应根据肾功能情况适量摄入。中国肾脏病学会建议,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6-0.8g/kg体重/日,而非透析患者则建议在0.8-1.0g/kg体重/日。
至于香蕉,虽然位列第五,但并非所有肾病患者都需要完全禁食。实际上,肾功能尚可的早期肾病患者可适量食用香蕉。
除了饮食控制,肾病预防与健康维护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适量饮水,一般建议每日2000-2500ml,但应根据肾功能情况、尿量和体液状态个体化调整。
有研究表明,适量饮水可降低肾结石风险达39%,但对已出现水肿、少尿的肾病患者,过量饮水反而有害。

控制好血压和血糖。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使糖尿病肾病进展风险降低43%。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6.5%-7.0%。
规律运动对肾脏健康有益。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可使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减缓28%。
定期体检也至关重要。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应每年检查一次,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查一次。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及时干预,可大大改善预后。

近年来,肾脏病治疗领域有几项重要进展。SGLT2抑制剂已被证实可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HIF稳定剂作为新型贫血治疗药物,通过模拟低氧状态促进红细胞生成,为肾性贫血患者提供了新选择。此外,靶向免疫治疗在狼疮性肾炎等免疫性肾病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急性肾损伤中,及时识别和处理是关键。当发现尿量减少(少于0.5ml/kg/h持续6小时以上)或血肌酐快速升高(48小时内升高超过26.5μmol/L),应警惕急性肾损伤。
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纠正脱水或过量输液,治疗原发疾病,必要时寻求肾科专科帮助。肾脏是沉默的器官,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是中晚期。

合理饮食、规律生活、定期体检是维护肾脏健康的三大支柱。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遵循"少盐少钾少磷少蛋白"的原则;在生活方式上,保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在体检方面,关注尿常规、血肌酐等指标变化。对于已确诊肾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和饮食方案,避免盲目进补或限制,保护好仅存的肾脏功能。
肾脏健康关系全身,科学饮食是基础,定期检查不可少,规律生活要坚持。肾病治疗要专业,遵医嘱比自医强,早干预早获益,晚期才治效果差。
参考文献:[1] 中国慢性肾脏病防治指南(2018年版).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8, 34(10): 715-735.[2] 刘志红,李雪梅,李洪亮,等.我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9,35(2):93-98.[3] 陈江华,陈锋,邓又斌,等.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指导共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37(5):435-44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