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西安整治违规教育类自媒体 他们肆无忌惮的勇气是万千焦虑家长给的

2025年4月初,西安市网信、教育、公安三部门联合通报,对"智德小升初规划李老师"等一批制造教育焦虑的违

2025年4月初,西安市网信、教育、公安三部门联合通报,对"智德小升初规划李老师"等一批制造教育焦虑的违规自媒体账号实施注销、封禁等处罚。这场针对"小升初"信息造假的专项行动,撕开了教育领域网络乱象的冰山一角——当升学焦虑成为流量密码,教育公平正在遭遇流量经济的野蛮冲刷。

一、流量驱动下的教育异化:三大违规套路解码

"智德小升初规划李老师"等账号通过伪造教师身份,利用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将教育焦虑转化为精准流量。其账号简介中"十年升学规划师"的虚假头衔,配合伪造的录取通知书等视觉素材,形成强欺骗性人设 。

"月月(小升初择校)"账号通过高频发布"小学初中排名",构建扭曲的择校认知体系。其所谓"TOP10名校"榜单实为根据楼盘价格人为编造,却导致周边学区房价格三个月内暴涨27% 。

"西安名校"直播间将《名校真题秘籍》包装成"升学通关法宝",单套售价高达2980元。后台数据显示,购买者中83%为工薪家庭,其中半数家长反映教材内容与课标严重脱节 。

二、教育公平的数字围城:流量经济的三重侵蚀

当家长被"某重点中学提前录取率85%"的虚假数据误导,教育投入逐渐异化为信息筛选竞赛。某家长群流传的"冲刺秘籍"实为十年前的旧题汇编,却创造单日下载量破万的荒诞现象 。

"西安购房通"公众号通过曲解"多校划片"政策,炮制"购房落户时间计算器",诱导家长抢购学位房。其开发的付费咨询业务,三个月内吸纳会员费超300万元 。

算法推荐机制使违规内容获得300%的流量倾斜,某"鸡娃"短视频的完播率高达72%,评论区充斥"不报班就掉队"的集体恐慌,形成自我强化的焦虑循环 。

三、乱象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教育自媒体的野蛮生长,本质上是教育资源供需失衡与信息透明度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安作为西北教育高地,五大名校竞争激烈,2024年重点初中录取率不足15%,这种稀缺性为虚假信息提供了滋生土壤。而政策解读的复杂性(如“回流生”资格审核、“双减”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剧信息不对称,让家长成为焦虑传播的“人肉放大器”。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化。当“升学率=成功”的认知成为社会共识,自媒体便利用这种集体心理,将“名校排名”“奥数秘籍”包装成“教育硬通货”。被查处的“是苏老师吖”账号,正是通过鼓吹“超前学习”,诱导家长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形成“越焦虑越付费,越付费越焦虑”的恶性循环。

四、家长的理性选择与应对

在教育内卷化的背景下,家长的选择至关重要。面对自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家长需要保持理性,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过度的焦虑和竞争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其次,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而不是盲目跟风。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别人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适合自己孩子。此外,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教育信息,如学校的官方通知、教育部门的政策解读等,避免被自媒体的虚假信息所左右。同时,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活动,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西安查处违规自媒体账号的行动,是对教育内卷化的一种有力回应。这场整治行动犹如一面镜子,既照见数字时代教育公平的新挑战,也映射出社会转型期的集体焦虑。当教育不再是“军备竞赛”,而是回归“育人初心”,自媒体炮制的焦虑幻象自然会失去市场。唯有建立“精准打击乱象+系统性生态修复”的双轨机制,才能让教育真正成为照亮未来的明灯,而非流量狂欢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