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研究机构洛图科技了最新发布的《中国智能平板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级智能平板市场呈现出了稳中有升的态势,全年出货量达到了2879.2万台,较2023年同比增长了2.2%。
虽然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但品牌间的竞争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头部品牌集中度下降,线上市场前五大品牌合计份额为69.1%,较2023年下滑3.9个百分。

换句话说,以OPPO和vivo为代表的腰部品牌正在加速侵蚀头部阵营的市场空间。
在市场整体增长的大背景下,不同品牌的表现却是“冰火两重天”,"一超多强"的竞争态势仍在持续。
华为强势崛起,鸿蒙生态成核心驱动力华为双线制霸,全生态战略显神威 华为以"线上20.8%+线下近50%"的双重优势,构筑起难以撼动的市场壁垒。

华为45.2%的暴涨动能,源自三重创新引擎的协同发力,凭借鸿蒙生态壁垒,华为跨设备协同功能将平板从孤立设备升级为"超级终端",文件流转、多屏协同等场景化体验重塑生产力工具价值。
同时华为精准产品卡位策略助力MatePad 11.5"S借助"国补+渠道让利"策略,将终端价格下探至1699元区间,在中高价位段进一步强化了软硬件能力,成功激活下沉市场。

此外,华为加深、加快渠道纵深布局,通过6000+线下体验店构成的场景化零售网络,配合"教育平板"、"设计师平板"等细分领域定制方案,实现B端C端双向渗透,通过独有的品牌效应,不断蚕食友商既有的平板电脑市场。
苹果跌落神坛,创新乏力致份额缩水苹果在线上市场的销量份额从2023年的37.6%骤降至27.4%,降幅达10.2个百分点,销量同比下跌22.7%,交出最差成绩单。
苹果iPad市场困局,折射出三个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苹果iPad Pro系列坚守7000+高端市场,尽管苹果推出降价活动,但主销机型仍集中在3000元以上价位段,未能覆盖中低端市场需求,形成"腰部真空"。
同时苹果产品迭代滞后,诸多iPad产品在屏幕刷新率、手写笔精度、键盘适配等核心功能上升级缓慢,而国产平板已普遍支持高刷屏、跨设备协作等创新功能了;
同时iPadOS生态封闭性限制多设备联动,Apple Pencil三代产品未解决延迟痛点,与国产厂商的240Hz采样率、4096级压感形成代差;

而且从用户使用情况来看,iPad产品场景拓展乏力,在安卓阵营深耕教育、医疗、设计等垂直领域时,iPad仍局限于"爱奇艺工具"定位,错失行业数字化升级红利。
小米稳居第三,性价比与生态联动双轮驱动小米凭借23%的销量增速,以11.1%的线上份额站稳市场第三,同时甩开了友商,短时间内只要小米自己不犯错,TOP3席位无人撼动。
小米的成功在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不断的产品创新。小米平板6 Pro凭借2.8K屏幕、骁龙8+芯片和1999元起的定价,不仅在性能上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还在价格上保持了极高的竞争力,满足了消费者对高性能与高性价比的双重需求,精准卡位中高端市场。

同时得益于MIUI HyperConnect与澎湃OS系统,小米平板电脑实现了与手机、电视、智能家居的无缝互联,构建"买平板送生态"的价值感知;而小米和Redmi产品线的协同发展,也为其市场份额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近年来在线下市场发展极为迅速,其通过渠道效率革命,依托小米之家20000+线下触点与电商平台深度协作,实现"618""双11"大促期间50%以上的渠道让利转化率。
其他品牌表现分化,差异化突围成关键除了华为、苹果和小米外,荣耀和联想也位列前五,其中荣耀在2024年出货量同比小幅增长,第三季度发布的新品MagicPad2在屏幕性能和办公场景方面进一步提升,拓展了中高价位段市场布局。
联想消费市场表现亮眼,新一代小新Pro的上市加速了出货量增长,在商用市场凭借教育领域的深厚积累也实现了稳步增长。
侃哥叨叨从洛图科技发布的《中国智能平板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数据来看,一方面国产技术崛起,华为鸿蒙、小米澎湃OS等自主系统逐步打破苹果生态垄断,推动高端市场“去iOS化”;同时市场消费更理性化 ,用户更注重性价比和场景适配性,倒逼品牌加速技术迭代与生态融合。
而远观未来的平板电脑市场,华为如果持续强化线下渠道和政企市场,将会进一步威胁苹果基本盘;苹果则需要在2025年推出更具颠覆性的产品或下探中端价位,否则份额可能继续流失。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单位:%
而小米等国产品牌,则需在巩固性价比优势的同时,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方能在新一轮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智能平板的竞争,终将演变为生态体系与自研技术的全维度较量,谁能率先在这两大赛道突围,谁就能成为平板电脑市场的常青树。
素材来源
Runto洛图科技观研《年报 | 2024年中国智能平板销量达2879万台;预计2025年国补刺激下再涨8%,销量3110万台,销额超9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