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跪但我骄傲,一文带你看清清朝的包衣奴才

四月故事會 2024-04-04 03:53:04

在清朝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被称之为“包衣”。包衣顾名思义就是皇家的奴才,但这并不说明包衣的地位就有多低下,相反,包衣在当时的社会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在了解包衣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满清文化。在满洲,“奴才”这两字,源于满清特有的八旗制度,这是一种在八旗组织内部的奴隶人身领属制度,它确立了满族的主仆关系,维护了其贵族阶级的绝对权威。

包衣的起源

包衣是满文booi 的音译,boo 是满语“家”的意思,i是虚词“的”的意思,合起来即为“家的”的意思。

包衣本身是一个形容词,但在满洲与清朝的文献中,包衣代表的是一个身份。

在满族的社会中,包衣除了可视作家人的一部分阿哈(aha),包衣阿哈中男的叫作“包衣捏儿麻”(booi niyalm a),女的叫作“包衣赫赫”(booi hehe)。

在清朝入关前,满文的档案中有写作包衣(booi)、包衣人(booi niyalma) 与包衣阿哈(booi aha)几种,而在八旗制度与清代的皇室机构内务府里也分别可见到包衣牛录(booi niru)、包衣按班(booi amban)等字样。

由此可推知,满洲人在使用包衣这个名词时,有分笼统性的使用与专指性使用两个层面。而在实际意义上,一方面,包衣是满族氏族社会里的家奴,另一方面,包衣是清朝统治阶层里的臣子。

关于包衣的来源,在入关之前主要分为几种,有的是战争俘获,有的是罪犯子孙,有的是分拨,有的是占取,入关之后又有投充。

包衣的身份也不仅仅局限于汉人,满人也有包衣。

凡编入包衣的,子孙世世永在包衣,惟遇立功绩,或罪案昭雪,或其他原因,才可以“发出包衣”。

包衣的组织

包衣的组织最初也很简单,包衣之上只统以包衣大。后来改同八旗一样,最下层的称为“包衣下人”,其上有“包衣大”,“包衣大”之上又有“包衣佐领”,“包衣参领”。

“包衣佐领”原名“包衣牛录”,是八旗制度创立后隶属于旗主的一个组织单位,他的组织,人数,与旗分佐领即普通牛录相等。

入关以后,满洲八旗因统属不同,地位不同,分为二等:天子亲领的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余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

各旗属下的包衣也分为两个系统:上三旗的包衣称为“内务府属”,负责管理京城的事务;下五旗的包衣称为“王公府属”,驻扎全国各地,协助管理地方事务。

内务府包衣的女子享有其他下五旗和汉人没有的一项福利,就是选秀女。

在清朝选秀女分两种:一种是又户部主持的选秀女,选的是八旗的秀女,三年一次,选的是皇后妃嫔;而另一种是内务府主持的选秀女,一年一次,选的即是宫女。

包衣的职务

包衣的职务是管家务,供差役,以及随侍,所以内务府的职守也不外于此。然而在中国历代皇室,这些事原是属于宦官执掌的,所以包衣制在实际上是同宦官制度有类似的地方的。

天聪三年九月初一日,《东华录》有“皇帝包衣下”之语,顺治八年七月初一日,世祖谕有“朕之包衣牛录下”之语,全是指内务府属而言。

清朝的包衣虽是皇家奴才,但在实际情况中,因为容易接近皇帝,且皇帝也认为是“自家人”,往往都会受到很大的恩典,一些重要的职位非包衣奴才不能胜任,所以名为包衣,却也有着独特的身份地位。

后来清朝政权稳定后,还出台了政策限制了主人的权力,他们只能奖罚自家包衣,但无权杀害、买卖、交换、赠送。

包衣还可以由主人推荐做官。

满人本来数量并不多,诺大的国家总是需要人来管理的,一直跟随的奴才,肯定比普通汉人可靠,因此许多的包衣就开始进入仕途。

在清朝确立统治政权后,许多汉人祭天发誓脱离汉族加入满族而成为了旗人,这样也就成了掌管各旗满清王公、贝勒的包衣奴才,其所生的女子优先供主子选取为妾,要是命好一点的话掌旗的亲王即位成了皇帝,那可就是属于皇上的奴才了。

要知道包衣奴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为这些主子们办事的,大到杀人放火、小到为主子洗脚更衣,毕竟一直在身边伺候自己的才是最值得信任的,皇帝也不例外。

像《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庭富贵之极,却是一个奴才世家,祖上在满清入关时就加入了旗籍,隶属于满清正白旗,还有雍正时期的大将年羹尧,这都是通过包衣奴才的身份而获取皇帝对他们的信任。

在清朝出身包衣,不管之后官职多高,始终都是奴才,都要对主子尽责任。当然也有一些立过大功的包衣及其后代会被皇帝加恩除去奴籍,抬入满洲八旗,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抬旗。抬旗还包括下五旗抬入上三旗。

哪怕是做到了封疆大吏、位极人臣在主子面前也只能自称奴才,不过这也不是谁相称就能称的,汉族大臣未加入旗籍的就不能自称奴才。

在乾隆皇帝时期有两个大臣,一个叫作天保、一个叫马人龙,共同上奏章,开头是这样写的“奴才天保、马人龙”,乾隆皇帝看完奏章大为生气,斥责马人龙是冒称的奴才,由此可见奴才的自称在皇帝面前是何等的殊荣。

现在看来包衣制度是清朝封建统治的糟粕,但在当时的包衣们觉得可以当皇帝的奴才是很光荣的一件事,说白了还是人的趋利性,因为从中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2 阅读:26

四月故事會

简介:人物故事,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