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只因每天少了半小时,而且11.5小时才算“及格”?你相信这是小米

你能接受每天工作11.5个小时,连请一天假都要加班“补回来”吗?这不是夸张剧本,而是真实正在发生的现象。近日,一家知名科

你能接受每天工作11.5个小时,连请一天假都要加班“补回来”吗?

这不是夸张剧本,而是真实正在发生的现象。

近日,一家知名科技公司被曝“内卷式工时管理”: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不达标就要写说明、被约谈,甚至影响绩效、面临劝退。

你相信这是小米吗?

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人每天工作12小时,仍因“工时排名靠后”被领导叫去谈话。而外包员工更是“今天不够11小时,明天直接被警告”。

到底是“自愿加班”,还是“被制度裹挟”?打工人正在被一套看不见的算法工作制压垮。

“我平均每天12小时,还是被约谈了。”一位来自江苏的员工无奈地说。

在这家公司,不同部门对工时的要求五花八门,最轻的也要10.5小时,有的甚至要14小时起步。

更离谱的是——这些要求都是口头下达,不会留下文字记录,却真实影响着你的考核、去留,甚至生活节奏。

不是“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而是你在“不自觉地内卷”,不努力,你就“掉队”,被视为“不积极”。

而“请假”这种常规操作,也成了员工的噩梦。

只要你在一个月里请了一天假,那天工时就是0,日均立刻被拉低,低于8小时,就要额外加班补回来。

也就是说,不是你休了一天假,而是你欠了公司一天债。

不少员工形容这像是“打卡积分制”,表面打工,实则像在游戏里升级:不够11小时,扣分;不达标,谈话;掉队太多,开除。

在这样的制度下,你还敢生病吗?你还敢请假回家看孩子吗?

一位北京员工透露,他们部门实行“工时排行榜”,谁在榜单底部,谁就是“危险人物”。

不是工作内容决定你的价值,而是谁待得久,谁才算“拼命”。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打工人的价值,真的只能用“呆在工位上的时间”来衡量?

这不是第一家企业被曝“工时崇拜”,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在看不见的KPI和看得见的排名中,很多人正在悄悄崩溃:

情绪耗尽,却不敢休息;被谈话一次,就得拼命追上;表面“自愿加班”,实际“不加就淘汰”。

如果奋斗变成了“时间换绩效”,那这样的努力,还是“成长”,还是“绑架”?

在这个所有人都喊“卷”的时代,我们是否也需要停下来问一句:真正有价值的工作,是靠时间堆出来的吗?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44
用户15xxx44 4
2025-04-27 08:43
你不干有的是人[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