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是一种很特别的养殖动物。它肉质鲜美,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价值,但同时也有剧毒,这增加了养殖的风险。说到河豚的养殖水质监测,特别是深水网箱养殖,溶氧量是个非常关键的点。
我有个朋友在福建沿海搞水产养殖场。他之前没太重视河豚养殖水质中的溶氧量,结果吃了亏。有一回连续几天天气不好,他没太在意水质溶氧情况。后来发现河豚状态不对,好些河豚都不太活跃。这时候他才赶紧检测水质,发现溶氧量低得可怜。经过这次,他才深刻意识到溶氧量监测的重要性。
咱先说说这深水网箱养殖河豚。深水网箱养殖相对传统养殖方式有不少好处,能给河豚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也能减少一些疾病传播。但深水网箱的环境相对封闭,要是溶氧量不足,河豚就会难受,就像人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会不舒服一样。河豚喜欢的水质环境比较特殊,在水温合适、水质干净、溶氧量充足的环境里,河豚才能健康成长。
说到溶氧量,我想起一位江苏的养殖户老吴的经历。南方气候湿热,像夏季的时候,水体容易变得富营养化,这时候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氧气。老吴养殖的河豚就放在深水网箱里,有一年夏天,他没及时关注溶氧变化。结果河豚出现了浮头现象,就是鱼在水面附近张嘴呼吸,这就是缺氧的表现。他赶紧采取措施,像增加增氧设备的功率,换水等措施。这才慢慢让河豚恢复过来。
为了保证溶氧量,得有科学的监测方法。一般来说,可以用溶氧仪来监测。有些养殖户可能怕麻烦,觉得肉眼观察就行,但其实不准确。就像有些网友分享的,他们最初也是凭感觉,后来发现河豚状态不对了才重视溶氧量。其实有经验的养殖户会根据自己的养殖经验以及一些辅助工具来判断溶氧量是否正常。
再看绿植对水质的影响。在河豚养殖的水域周围,种植一些绿植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说菖蒲,它是一种水生植物,在北方的一些小型河豚养殖池旁边种上菖蒲,它可以吸收水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净化水质。还有凤眼莲,不过这得小心控制,因为它繁殖能力很强,要是控制不好就会泛滥,反而不利于养殖。芦苇也是很不错的,像在中部地区的一些规模较大的河豚养殖场的堤岸种植芦苇,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水质。
还有比如狐尾藻,这是一种比较冷门的绿植,在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在河豚养殖场中,狐尾藻可以在局部改善水质,吸收水中的磷元素等营养物质。还有黑藻,它在南方的一些河豚养殖池塘里经常能看到,这种绿植可以起到一定的遮荫作用,减少阳光直射水面带来的水温波动,间接影响溶氧量。菱角这种比较常见又有点特殊的水生植物,在一些靠近村落的小型河豚养殖水域边缘也能发挥作用,它可以净化水体,不过要注意采收的时候不要破坏养殖环境。
我认识一个山东的养殖户,他规模不算大,但是很注重细节。他的河豚养殖池周围种了菖蒲和芦苇。他说,在春秋季节,菖蒲和芦苇能很好地调节湿度和温度,对河豚的生存环境有好处。而且他还会定期清理这些绿植旁边的一些落叶和杂物,以免掉进池塘影响水质。
对于深水网箱养殖河豚来说,三个月的数据监测是很重要的。每个月的水质情况可能都不一样,特别是在不同季节。像春天,万物复苏,藻类开始生长繁殖,这时候溶氧量可能会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增加,但如果藻类生长过快也可能会带来其他问题,比如水体富营养化,消耗溶氧量。
在北方一些山区的小型河豚养殖场,养殖户可能技术相对薄弱一些。有个养殖场的赵老板,他的养殖场在一个山坳里,周围有一些树木。刚开始的时候,他没有太重视溶氧量的监测,凭借自己的经验判断水质。有一段时间,他发现河豚的生长速度变慢了,而且死亡率有点高。后来去请教了一些专家才知道是溶氧量不足的问题。于是他在专家的建议下安装了一个简易的溶氧监测设备,还根据周围的地形调整了水流,让水体能够更好地交换,溶氧量慢慢就上来了。
再看夏天,天气炎热,水温升高。在南方的一些滨海平原地区的河豚养殖场,比如广东的部分地区,这个时候溶氧量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为水温高,水中的溶氧饱和度会降低。而且夏季也是河豚生长旺季,对溶氧量需求更大。有个林老板在这边有很大的养殖场,他会每天查看溶氧量数据,一旦低于安全值,就会及时开启增氧设备。
在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但是也不能放松对溶氧量的监控。在北方的一些平原养殖区,比如河北的部分养殖场,秋季池塘里的微生物活动没有那么活跃了,但是如果遇到连绵的阴雨天,水体中的溶氧量还是会下降的。有个杨老板在河北,他有一次就吃了这个亏。他在秋季的时候没有关注到连阴天对溶氧量的影响,部分河豚出现了缺氧症状。
冬天对于深水网箱养殖河豚来说是个挑战。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像黑龙江的一些养殖场,水温低,虽然河豚的新陈代谢减慢了,但是如果水体溶氧量不足,河豚还是会受到伤害。而且深水网箱在这种情况下,更要保证溶氧量充足。
这三个月的数据监测就像是河豚养殖的眼睛。通过每个月的溶氧量数据变化,养殖户可以及时调整养殖策略。而且不同地区的水质基础不同,比如有的地方水质偏碱性,有的偏酸性,在不同的酸碱度下,溶氧量的管理和河豚的生长状态都会有差异。
我记得有一个网友分享他家的河豚养殖经历。他在湖南的一个小池塘里养殖河豚,周围没有大的工厂,但是水源比较复杂,水质不太稳定。他就每天记录溶氧量,发现只要周围有大的降雨或者周围农田灌溉排水之后,溶氧量就会有明显变化。他就根据这个情况调整了进排水的时间,让溶氧量尽量保持稳定。
在河豚养殖中,溶氧量的维持和绿植的合理利用都需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养殖场规模、不同的水质环境来灵活调整。每个养殖户都有自己的经验,但是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像新疆有些地区有尝试利用盐碱水养殖河豚的情况。那里的地形地貌比较特殊,土壤盐碱化严重,水体盐度较高。在盐碱水环境下,河豚对溶氧量的需求和普通水体有差异,而且绿植的选择也需要特殊考虑。有些耐盐碱的绿植可能对改善这种特殊环境下的水质有帮助。
这就产生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在未来的河豚养殖中,随着地域环境的不断变化,如何更精准地利用绿植来辅助溶氧量的管理?不同品种的绿植组合在不同养殖规模下对溶氧量的影响有什么更科学的结论?在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如何做到让溶氧量监测数据更好地为养殖效益服务?是每个对河豚养殖感兴趣的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