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新剧《夺命提示》首播炸场!“阿Sir变长官”引争议,监制亲解背后真相

由陈山聪、张振朗、刘佩玥等主演的TVB动作悬疑剧《夺命提示》近日开播,首集便凭借血腥刺激的剧情和紧凑节奏冲上热搜。
不过比起重口味画面,观众讨论度最高的竟是剧中警察的一句称呼变化——从“Yes Sir”变成“有”,上司称谓也从“阿Sir”改为“长官”。


这一细节让不少港剧迷直呼“不习惯”,监制文伟鸿更亲自下场回应争议,揭开背后真相。
“阿Sir”消失?香港警队用语早就改了!在过往TVB警匪剧中,警察对上司的称呼几乎清一色是“阿Sir”或“Madam”,接到指令时也会干脆回应“Yes Sir”。

但《夺命提示》里,主角们却改口称“长官”,回应指令也简化为“有”。

这种变化让观众瞬间“出戏”,甚至有人调侃:“难道现在连TVB都要搞‘去殖民化’?”
面对质疑,监制文伟鸿在社交平台发文解释:“香港警队早已改用‘长官’作为正式敬语,网上也能查到相关规范。”

他进一步强调,这种调整并非剧组心血来潮,而是贴合现实警队文化的改动。
事实上,香港警队自回归后逐步调整内部用语,例如将“皇家香港警察”改为“香港警务处”,称呼也逐渐淡化英式习惯。
此次剧集的改动,算是TVB对现实的一次“同步更新”。

对于这一变化,观众反应两极。
一部分人认为“细节真实才是好剧的灵魂”,称赞剧组尊重现实:“以前看剧总觉得‘Yes Sir’太套路,现在更贴近真实警队氛围。”
另一部分观众却表示难以适应:“从小看TVB剧听惯了‘Yes Sir’,突然改口‘有’,感觉像看内地警匪片!”
有趣的是,这一争议反而让剧集热度飙升。
有网友扒出早年港剧《学警狙击》《陀枪师姐》等对比,发现“阿Sir”确实曾是标配,但近年《飞虎》《隐形战队》等新剧已逐渐减少使用。

监制文伟鸿也借机科普:“称呼变化是时代缩影,观众看剧也能感受到社会变迁。”
不止台词争议!首集尺度拉满,AI破案成亮点除了台词细节,《夺命提示》首集的重口味剧情同样引发热议。
刘佩玥饰演的总督察为追查人口贩卖案,通过手机AI助手“Julie”的导航,竟找到被肢解的女卧底尸体。

随后AI更预告“3点将有命案”,精准预言第二起凶案,悬疑感拉满。
剧中加入的人工智能破案元素成为新看点。AI助手“Julie”既能提供线索,又疑似暗藏阴谋,这种科技与罪案的碰撞让观众直呼“脑洞大开”。
监制文伟鸿透露,AI设定灵感来自社会对技术依赖的反思:“如果AI能预知犯罪,人类该如何应对?”

剧集的高能场面离不开演员的搏命演出。
张振朗为拍打戏撞爆眉骨,当场血流如注,送医缝了7针。

他自嘲“黑仔王体质”,却乐观表示:“这次受伤后反而运气变好了!”
刘颖镟则挑战从影以来最多哭戏,甚至拍到虚脱:“每次哭完都要半小时才能平复。”
女主角刘佩玥一改往日甜美形象,变身干练女长官。

她坦言角色压力巨大:“查案时要冷静,面对同事牺牲又要爆发情绪,差点精神分裂。”
争议背后:TVB求新求变的野心从“Yes Sir”到“长官”,从传统枪战到AI破案,《夺命提示》的种种改动折射出TVB的创新尝试。
监制文伟鸿曾打造《使徒行者》《城寨英雄》等爆款,此次他直言:“观众口味在变,剧集不能只靠情怀。”
尽管部分观众对改动仍需时间适应,但不可否认,这种“接地气”的细节调整,或许正是港剧打破套路、融入新时代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