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上海两房:天量供应下的生存战,未来会被彻底淘汰吗?

01 数据暴击:两房竟成上海二手市场“隐形巨头”几年前讨论“90平两房是否会被淘汰”时,争议四起。如今数据验证,答案远超
01 数据暴击:两房竟成上海二手市场“隐形巨头”

几年前讨论“90平两房是否会被淘汰”时,争议四起。如今数据验证,答案远超想象:上海两房不仅没消失,反而以“天量供应”占据半壁江山。

挂牌量占比40%+:2024年3月数据显示,上海二手挂牌房源中,两房占比超40%,高于一房、三房及其他户型。供应量碾压小三房:过去7年,两房最高挂牌量超20万套,今年仍是“半壁江山”;而小三房供应仅为两房的1/3。成交分化加剧:2024年两房供求比飙升至4.76(即4.76套房抢1个买家),而小三房供求比仅1.5-2。

结论:上海二手市场,两房正陷入“高库存、低流速”的尴尬期。

02 两房困境:被“一房”和“小三房”双向绞杀

为何两房突然不香了?答案藏在政策与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中。

政策挤压:

单身限购松绑:2023年上海放开外环外单身限购,社保要求从3年降至1年,大量单身客涌入。但这类客群更倾向低总价一房,而非两房。置换门槛降低:三房首付、利率政策倾斜,加上新房小三房总价下探,年轻家庭“一步到位”倾向增强。

需求断层:

刚需画像:两房买家以“预算有限的夫妻”和“过渡期单身”为主,但前者更愿咬牙买小三房,后者转向一房。功能鄙视链:购房者遵循“房间数优先”原则——同预算下,三房>两房>一房。

中介直言:“现在几乎没有指定买两房的客户,都是被总价‘卡’过去的。”

03 幸存者偏差:什么样的两房还在逆势热销?

并非所有两房都难卖。数据显示,50-80㎡紧凑两房仍是硬通货:

供求比仅2.5:远低于80-100㎡两房(4.2)和140㎡+豪宅两房(12.96)。议价空间小:房东降价意愿低,流通速度稳定。

热销密码:

低总价+高得房率:外环外动迁房、老公房中,南北通透或双南户型最抢手。改造潜力:可改三房的“伪两房”受年轻家庭青睐(如客厅隔出多功能间)。

反例:140㎡+豪宅两房(均价10万+/㎡)因总价高、功能单一,挂牌去化周期超2年。

04 新房市场:开发商为何集体“抛弃两房”?

二手两房过剩,新房两房却濒临绝迹。2024年上海329个新盘中,仅5.5%含两房户型,且多为“陪跑产品”。

房企逻辑:

政策倒逼:“7090政策”(70%以上房源≤90㎡)下,开发商将90㎡极致化设计为小三房,放弃两房。成本与需求:标准化小三房更易控成本,且租售比更高(租房市场偏好三房)。

例外场景:郊区低价盘(总价300万-400万)中,两房仍吸引部分外地刚需客。但房企坦言:“这只是边缘需求,不会改变产品策略。”

05 未来猜想:两房会被时代彻底淘汰吗?

短期看,两房仍面临三大挑战:

供应堰塞湖:二手存量20万套+新房断供,去化压力持续。需求结构性萎缩:结婚率、生育率走低拉长家庭换房周期,但“房间数优先”逻辑难逆转。产品迭代停滞:新房不设计两房,二手老破小难以满足年轻人品质需求。

但长期变量已现:

独居经济崛起:上海单身人口占比超30%,丁克、不婚群体增加,或催生“品质两房”需求。总价天花板效应:若房价持续上涨,低总价两房可能重回刚需视野。

矛盾点:即便需求回升,天量二手库存仍是“达摩克利斯之剑”。

结语:两房的“反直觉”生存法则

上海两房市场正上演一场“冰与火之歌”:

卖房者:若手持老破小两房,建议尽早置换或降价出货;若为优质地段紧凑两房,可长期持有。买房者:低总价二手两房仍是上车选择,但需优选外环外、高流通板块;投资慎入。

终极拷问:当新房彻底抛弃两房,二手市场会走向“彻底内卷”还是“触底反弹”?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个周期里。

(注:文中数据源于市场调研及第三方平台统计,仅供参考。)

讨论区

你会考虑在上海买两房吗?若预算有限,你选外环两房还是远郊小三房?欢迎留言区交锋!

评论列表

吾爷
吾爷 6
2025-04-22 21:50
没人口没经济没收入了,全国为什么还在天天卖地盖新房,房子越来越多,位置越来越远离市中心,你还担心什么,等着更低点的到来吧,100万贷款30年3.55利益要还70万,一辈子打工背负两套房去养一套房,还不能生病不能失业不能降薪,一个出现钱房就全没了,高深的坑,只有房价低到怀疑人生,人生才能走进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