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戏曲学校里的"野路子"歌手
1984年,21岁的李娜顶着戏曲学校的油彩闯进河南省豫剧院,把《百岁挂帅》里的佘太君演得比洛阳牡丹还艳。评委们掐着秒表等她破音,结果她愣是唱完三段高腔脸不红气不喘,直接抱走"河南省第一届青年演员表演一等奖"。
最绝的是1988年全国"如意杯"歌手大赛,她穿着借来的演出服,用豫剧腔唱通俗歌曲,评委们听得直拍大腿:"这丫头是把黄河水灌进喉咙里了!"
二、青藏高原的"人声卫星"
1993年《青藏高原》录音棚里,李娜对着话筒深呼吸三次,第一句"呀啦索"直接掀翻调音台。制作人举着耳麦大喊:"收着点!这是录音棚不是青藏高原!" 她回嘴:"不把声带甩到喜马拉雅山,怎么对得起这首歌?"
这首歌跨越三个八度,李娜硬是用民族和通俗唱法玩"高空走钢丝",最高音"青~藏~"拖得比雅鲁藏布江还悠长,把藏族女高音都唱得直喊"阿弥陀佛"。
三、梵音里的"人间清醒"
1997年张家界天门山,李娜把袈裟往肩上一披,对着云海唱《唱经给你听》,把游客都唱得跪地合掌。记者问她:"放弃名利不后悔?" 她甩着佛珠笑:"名利是舞台上的干冰,看着美,吸多了迷糊。"
最狠的是她出家的消息传出后,唱片销量暴涨300%,盗版商连夜赶制《李娜出家精选集》,她得知后只说了句:"让他们赚吧,就当给佛祖交版权费了。"
四、李式唱腔避坑指南
高音不是吼出来的:她唱《青藏高原》时,喉头位置稳得像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新手别学,容易唱成"青藏高原狼嚎版"。
气声要带着画面感:她唱《好人一生平安》时,气息控制得像水墨画,每个换气口都能看见江南烟雨。千万别学成漏气皮球,否则听众会以为你在模仿哮喘病人。
咬字暗器:注意她唱"高原"的"原"字,舌尖弹得比跳蚤还快,这是跟京剧大师偷师的绝活。
五、尾声:永远自由的梵音
去年洛阳牡丹花会,59岁的李娜戴着斗笠突然现身舞台,对着十万观众唱《走进西藏》,尾音颤得洛阳城楼瓦片直响。唱完转身就走,留下一句:"牡丹再艳,也得让让格桑花。"
别问大师何时归来,她连养老计划都想好了:在普陀山开间茶室,天天对着海浪唱《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