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地缘政治和能源供应来源多样化越来越重要。
4月28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企减少甚至停止自美国能源进口,对中国国内能源供应没有影响。
一句“没有影响”,已经说明了中方在与美国的关税战中占据上风。

——【·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
中国一直努力实现能源来源的多样化,避免过度依赖某个特定国家,就像“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种能源多元化战略,让中国在国际贸易摩擦中拥有更大的应对空间和回旋余地。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占比很小,仅占原油进口总量的1.74%,约为964万吨,排在第11位。

在液化天然气方面,来自美国的进口占比为5.43%,约415.84万吨,是中国第五大液化天然气来源国。煤炭进口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则更低。
美国能源在中国进口来源中份额不大,所以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影响很小。即使完全停止从美国进口能源,中国也能很快找到其他国家购买,补上缺口。
这意味着国内能源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中国有能力保障自己的能源供应稳定。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断增强自身的能源保障能力,努力建立能够自己掌控的能源系统。
通过“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策略,中国已经建立起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多种能源共同发展的供应保障体系。

中国的能源自给率维持在80%以上,石油年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年产量连续八年每年增加超过100亿立方米,煤炭储备和生产能力充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接近总装机容量的60%,能源储备系统也日趋完善。
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意味着即使我们减少或者停止从美国进口能源,也不会对国内的供应产生太大的影响。

国内的能源供应仍然能够保持充足,老百姓也不用太担心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总体上能够保持稳定。
这些举措保证了中国能源的稳定供应,让国家能源安全更有保障。
面对美国的贸易压力,中国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想办法解决。

针对部分美国能源产品,中国提高了关税,这让支持特朗普的能源公司损失惨重。
这直接打击了特朗普的“钱袋子”,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损失。
而且,中国抓住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导致原油价格下跌的机会,大量购买原油补充库存。

外媒注意到,即便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依然在3、4月份大量购入能源,这种战略眼光令人佩服。
另外,中国还迅速调整了供应链,积极寻找其他供应国,比如增加了从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能源进口。
中国还在努力重新商议与美国之间的液化天然气长期合同,期望降低成本并确保供应稳定。

此外,中国积极开辟亚太和中东等地区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渠道,目标是分散风险,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来自美国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展现出中国灵活应对的策略。

——【·战略失误与国内反噬·】——»
相较于中国较为镇定的处理方式,特朗普政府的境况显得有些窘迫。
其原本希望通过增加能源出口来提振美国经济的策略,因为失去中国这个主要买家而受到严重打击。
能源公司的利润因此下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特朗普的政治基础,就问特朗普难受不难受,金主心疼不心疼”。

这种局面使得特朗普的能源战略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和政治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更令人头疼的是,关税战给美国带来的麻烦开始显现。加征关税抬高了美国国内的物价,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了,网店和中小公司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股市也开始不稳定。
美国股市动荡、生活开销增加、电商生意难做、成千上万商家经营困难,都说明关税战其实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做法,最终自己也要承担很多损失。

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困境,让美国也感到头疼。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经常自行其是,这种做法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不满。
美国甚至想通过给亚洲开发银行施加压力,让它停止给中国提供贷款。

但亚洲开发银行的其他成员国并不愿意放弃与中国的合作机会,因此美国的这一举动遇到了阻力,没有那么容易成功。
——【·中国的政策工具箱与长远布局·】——»
面对国际贸易上的摩擦,中国政府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各种应对方法都考虑到了。
“四稳”是核心策略,目标是保住就业、扶持企业、稳定市场、稳定大家对未来的信心。
能源方面,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煤、油、气、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当前,国内能源供应充足,市场价格总体稳定。
企业减少甚至停止进口美国能源对我国能源供应没有影响。
随后会推出一系列措施,比如帮助大家找到工作,稳定对外贸易,刺激消费,增加有用的投资等等,积极应对挑战。

为了帮助外贸企业度过难关,还特别推出了“三增三减”政策。
中国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主要依靠自己,立足国内生产,保证足够的产量,适当进口作为补充,并且依靠科技进步。“二十一连丰”的成绩证明了这条路是正确的。
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500公斤,远超国际安全标准,粮食安全有保障。

中国正在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以此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根据国新办发布会的内容,中国已经做好准备,既能应对眼前的困难,也有长远的计划。
中国在处理贸易摩擦时表现出的冷静和长远眼光,可以给其他国家提供参考。

中国通过坚持能源来源多样化,持续提高自身能源的保障能力,不仅减轻了外部带来的压力,也为自身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如何既保障自身发展,又推动全球能源领域的合作,建立更稳定、更长久的能源发展模式?
这需要我们未来认真思考和讨论。
参考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