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221)曾参加南昌起义和湖南起义,国军少将——苏文钦

黄埔红蓝白 2024-04-14 06:04:33

黄埔一期(221)

曾参加南昌起义和湖南和平起义,国军少将——苏文钦

苏文钦(1907-1996),别字日晴。湖南醴陵人。曾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学习,1923年冬,与左权、蔡申熙、陈明仁、肖赞育、刘咏尧、李人干、张迪峰等一行八人同赴广州,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堂学习。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六队学习。

1925年春,第六队毕业后任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第八连见习官,由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调任军校政治部秘书股中尉干事,9月调任东征军总指挥部参谋处上尉参谋,参加第二次东征,一直跟随总指挥部,在蒋介石身边,负责保管有关东征的机要文件。

1926年,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上尉连长,第二师补充团副营长,同年7月北伐誓师时,调任第二师司令部少校参谋。随军到达湖南攸县后,奉师长刘峙派遣回家乡便衣侦察时被捕,后当地驻军营长投诚北伐军,将其释放。而投诚的敌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战俘团,后该团编为补充第五团,团长蒋先云,苏文钦担任该团第一营营长。

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进驻南昌,由参谋处选派,苏文钦与伍瑾璋、姚毓琛三人一同调任总司令办公室,担任蒋介石的侍从参谋。

1927年1月,苏文钦向蒋介石提出想下部队带兵,蒋介石欣然答应,将原本已经委任的,由医院康复的伤兵组成的伤兵团(团长蒋鼎文)第二营营长徐石麟的名字划掉,换上了苏文钦的名字。

同年3月,从南昌来到武汉,到武汉不到一周,即被任命为第二十军招募处处长,由贺龙派遣,携第二十军招募处关防印一颗,外加政府公函,密码本和经费两万元,率领一个班士兵回湖南招募新兵。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后,苏文钦急忙返回,去追赶部队,终于在三河坝赶上部队,被任命为第二十军第三师(师长周逸群)参谋处长兼炮兵营营长,并代理该师参谋长。南下时协助师长周逸群指挥守卫潮州的战斗。

潮汕失利后,与周逸群一起化装潜回上海。后苏文钦由上海返回湖南醴陵老家,由刘鸿甫介绍到醴陵南乡、泗汾任工农革命军攸醴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后在敌人进攻重压之下,脱离部队,化名潜逃湘西。

1928年4月任独立第五师(师长刘鉶)军事训练处上尉训练员,当时该部第一团团长是彭德怀,黄公略是第三团第二营营长,同年7月彭、黄率部发动了平江起义,苏文钦的资料中却没有任何与平江起义相关的信息,看来他此时已经完全脱党了,并未参加这次起义。

1934年任军委会政训处(处长贺衷寒)少校服务员,1935年4月任第八十九师(师长王仲廉)宣传工作队中校队长,同年7月任第八十九师政训处上校处长,1936年调任第五十二师(师长卢兴荣)政训处上校处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部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坚守大厂和苏州河沿岸,后伤亡殆尽,部队番号被撤销。

1938年3月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学习。1940年陆大毕业后,任由第一补训处改编的第三十九军暂编第五十一师(师长贺光谦)少将参谋长,副师长,代师长,率部参加策应反攻宜昌的襄西攻势作战。1943年4月任第一战区副长官部少将高参。

1946年任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方昉)少将委员,1948年8月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少将高参。

1949年7月,苏文钦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声望和影响力,积极配合中共地下党保护粤汉铁路线上的渌口铁桥并策动萍株铁路警务段部分官兵起义,还担任了临时护桥指挥所武装总指挥,虽然护桥行动最后失败,铁桥被炸毁,但苏文钦此时的立场已经完全转变了。

同年8月,苏文钦参加了由程潜、陈明仁领导的湖南和平起义,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部高参,11月入中南军政大学南岳分校学习。

1953年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54年加入民革,任民革武汉市祖国统一委员会委员,晚年曾任湖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1996年1月8日在武汉病逝。

0 阅读:20

黄埔红蓝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