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连馒头也懒得自己做了,都是去馒头店去买。
让人好奇的是,我们不论什么时候去买,那里的馒头总是热乎乎的,因为馒头上面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
但是,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食物只有冷链加工、运输和储藏才安全,只有冷藏才能保鲜不会变质。

食物长时间处于高温下,食物在高温下储存,会加速食物腐败、滋生细菌,并可能导致营养流失或产生有害物质。
大多数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腐败菌在 4°C–60°C时会快速繁殖,高温环境,特别是超过室温以后,会大幅缩短食物安全食用时间。
高温可能破坏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抗氧化剂等热敏性营养素。
某些食物如米饭和豆类在高温下可能滋生蜡样芽孢杆菌或黄曲霉毒素。
所以,为了安全健康起见,熟食在室温下超过4小时,高温天气超过1小时的话建议丢弃,不要再吃。

说到这里许多人又要出来抬杠了,他们说,以前大家都是蒸一锅馒头,就放在筐子里,吃个两三天是常有的事,也没有啥事啊,现在说不能存放超过四个小时,这不是瞎说吗?
是的,以前确实是这样,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很穷,也没有冰箱,加上健康知识很少,所以没人在意食物的保存问题,说句不好听的话,那时候只要食物不发臭就可以吃,哪怕食物已经馊了、酸了,照样吃。
比如那时候我们家和其他村民一样,都是一次蒸一锅馒头,最少吃上两天,有时候吃三四天,吃到最后已经闻到一股馊味了,熘一熘照样吃;

过年就更厉害了,有的农户腊月二十八蒸的馒头,能够吃到农历二月二,上面都长毛了还在吃;
那时候我们家八口人,一般中午做一大锅汤面条喝,手擀面,里面只有一点素菜。
就这,因为这是一天三顿饭中唯一一顿没有粗粮的,所以,如果中午喝不完,就用大铁碗盛着,放进做过饭的锅里面,靠柴火灶的余温,等到我们放学后再喝,居然温乎乎的。

那么那时候的人经常吃这种不新鲜的食物对健康有影响吗?肯定有的,那时候平均寿命比现在低的多,那时候人得胃肠道疾病的人特别多,应该和食物不新鲜变质有很大关系。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有电冰箱,许多人也知道吃不完的东西可以放进冰箱,但是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刚才说的馒头“热”藏问题。
馒头店为了让顾客随时随地吃上热馍,就用厚厚的被子给馒头保温,殊不知这样做,超过两个小时以后馒头会滋生大量细菌,导致维生素和营养物质流失。

除了馒头,还有一些错误的食品保存方式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比如有的餐饮单位为了保证配送的食物吃起来是热乎的,所以就用保温桶盛装饭菜。
但是要知道,许多餐饮单位不到上午十点钟就把饭菜做好了,等到到达员工手里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了,有的绿叶菜都焖黄了,营养价值大打折扣,还容易出现食物中毒。
还有的人,在外上班或者劳动,早上做好饭,装到保温饭盒里面,等到午餐时再吃,这样饭菜早已经不新鲜甚至变质了。

所以,要想吃的安全健康,食物不能热藏,必须冷藏,吃的时候再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