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电影:割裂错乱的叙事时空,魔幻与现实场景交融

娱之萌宠 2023-12-18 17:51:12
割裂错乱的叙事时空

时空作为物理学、天文学和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掌握着人类文明的存在与发展。

其中,时间决定着一切事件的发生顺序与长短,而空间则制约着事件中所包含的一切内容。

在现实中,时空是固定、无法轻易改变的,然而对于相关艺术作品而言,在创作故事叙事时,其中的时空通常会被有意地延长、缩短或是交错,以此来满足作品相应的美学需求,这种独特的时空被誉为叙事时空。

叙事时空的出现打破了基于现实的传统单一线性叙事模式,开创了更加丰富立体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开拓了艺术作品表现的空间。

在叙事时空中,创作者可以通过一句话的内容将故事时间瞬间推移数年,也可使用倒叙或是闪回片段的形式交代关键的信息,利用交错、形变的叙事时空使受众故事体验的过程更具趣味性。

在叙事时空的安排下,小说、动画、电影等媒介内容的故事表现更加的自由、多样化。

久而久之,这些对叙事时空刻意的处理也逐渐成为了故事题材不可分割的一种叙事风格。

由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电影在故事叙事表现上的特殊性,其叙事时空的变化相较于其他类型作品也显得更加的频繁,同时在手法上也表现得更加多样。

其中在时间设置上,由于电影叙事是一维的,为展现出影片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创作者往往会有意识地将故事中时间跨度较大的过去与现在拼接在一起,并且熟练地运用画面倒叙、闪回的叙事安排,引起观众对影片时间的紊乱,在过程中获得一种脱离现实、魔幻的体验感受。

例如在姜文导演所执导的《太阳照常升起》中,影片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将四个相关的故事打乱顺序,以一条错乱的时间线叙述。

虽然可以看见故事之间贴心地标注了具体年份,但其起到的解读效果却微乎其微,最终错乱的故事线迫使观众将注意力回归至电影原始的视听语言,增强了其对于作品的思考与想象,也为作品本身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2016年毕赣导演执导了《路边野餐》。

影片讲述了贵州凯里的一位普通村医陈升前去镇远寻找侄子,在路途中追随吹芦笙的苗人来到一个叫作荡麦的地方,并在如梦般的荡麦旅途中体验了来自过去、当下与未来三种不同的经历,最终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与过去告别迈向去往镇远的重生之路。

影片虽然重点针对人物之间日常经历的生活琐事进行描绘,然而由于整部作品故事叙事时间的错乱,观众对于作品故事叙事的理解难度极大的增加,而这种情况也侧面使电影更加魔幻、耐人寻味。

影片前半段在主角陈升坐上车前往镇远前,导演在描绘主体叙事时,会时不时插入来自主角过去的回忆片段,比如早上陈升与老医生的聊天过程中,虽然二人之间仍在对话,然而画面会时不时地切入到黑夜坐在屋内的未知男女身上。

又比如在主角登上火车闲暇过程中突然间插入自己过去出狱时的回忆……这些碎片化内容看似毫无关联,甚至使得前期叙事逻辑混乱,然而,随着电影的进展,回忆碎片开始互相串联,观众也似乎有意识地察觉到了其中暗藏的线索,并在一次次突然入镜的画面中靠自己的理解,逐渐编织出了一段远比主线叙事更为复杂的前世今生。

此外,在影片中后期,长达四十多分钟的荡麦之旅长镜头更是作为影片的最大特色,直接将现实与幻想相互融合。

导演选择使用最为写实的长镜头画面来描绘一个虚拟的时空,一个如梦的幻境。

在荡麦,主角先后分别与死去的妻子,长大的侄子相遇,这些原本处于不同时间下的故事内容被导演串联在一起,在观看这段场景时可以发现角色能够随意出画,而过程中摄像机则继续假装主体依旧存在一般继续跟随,直至相关人物突然入画。

部分位置甚至直接进行强硬过渡,整段内容充斥着随意感和偶然感,使得原本具有稳定性的长镜头在电影中成为了映射时间割裂、不连续的工具,影片内容矛盾又充满魔幻色彩。

魔幻与现实的场景交融

与错乱复杂的叙事时间一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电影在叙事空间上的构建也是其代表性的一大特色。过去,在魔幻现实小说的描绘上,艺术家往往会采用较为夸张、荒诞的描写手段来映射作品之外的现实。

而得益于生动表现力的电影媒介,为了将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继承延续,除了上文所提到的作品在叙事时间上的多样化改变,空间设置同样拥有着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

在魔幻现实电影中,一个“魔幻”的故事主舞台至关重要。

“魔幻”可以依靠多种形式呈现,它可以是诸如《潘神的迷宫》中主角进行试炼的枯树、迷宫等幻想出的奇幻空间,也可以是像《地下》这类在荒诞疯狂叙事下的构建下,外表真实但内部充斥着离奇故事的地下室。

虽然这种搭建出魔幻世界舞台,保证故事进行的特征在主流魔幻电影中也屡见不鲜,但魔幻现实主义与之不同的是,它并不执着于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魔幻空间,而是更多地将魔幻依附于现实环境下,使得现实空间与魔幻色彩相互融合。

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将魔幻与现实放置在一起,由于故事本身就充斥着神奇、荒诞与不合逻辑的内容,魔幻与现实的边界在最初便已经模糊、相融,所以创作者无需考虑其空间设置的合理性,观众也同样不会刻意地关注魔幻空间的成因。

在魔幻与现实的交融下,原本夸张、无法解释的内容似乎又是那么的合理且容易接受,就好像《大鱼》中父亲爱德华一遍遍诉说的大鱼、女巫、幽灵镇的冒险一样,沐浴着魔幻故事长大的孩子威尔在不相信和不断调查中逐渐发现,这些利用魔幻手法勾勒出的故事都有着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是最后孩子对父亲临终葬礼的奇妙幻想,也在结尾父亲的葬礼过程中一一呼应。

“魔幻”的空间融合代表着魔幻现实主义背后神奇的现实,让故事比起现实本身更加的精彩,更加值得玩味。

“魔幻”只是一种方式,就如同其叙事过程的时间错乱割裂一样,都是创作者为了影射相关现实所采取的艺术手段,而越是荒诞、不切实际的空间设置,往往越能够成为解读魔幻现实故事核心的关键。

叙事视角的多样化

无论是小说,抑或是电影,都需要一个合适的位置或角度来辅助故事叙事的有序进行。

在不同的角度下,相同的内容往往可以衍生出不同的理解,展现完全不同的面貌特征,这就是所谓的叙事视角。

由于故事叙事角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故事在相应位置叙事的侧重点,以及受众对故事整体的体验感,因此对于创作者而言,预先确定一种合适的叙事视角来进行故事的展开工作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

通常来说,小说或影视作品为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大多会选择“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进行叙事,这种叙事视角的优势在于其视野的广阔,可以将各式各样的人物、事件和谐地融入进一个大空间下。

所有的内容被创作者合理地安排,读者可以轻易理解作品的中心框架。

但有序完整的叙事安排使故事呈现出一种固定、封闭的状态,长久以来容易限制住受众对作品内容的思考、想象。

为缓解故事叙事趋向枯燥、被动的窘境,以故事中角色为中心,通过描绘人物在故事中的行为与感受来描绘故事的有限叙事视角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不同于上帝视角,有限视角由于将中心聚焦于一人的关系,在剧情叙事过程中,其展现的内容也相对具体且有限。

虽然接收者无法通过单一的角色视角知晓故事原貌,但这种未知与空白也带给了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观众会在这种特定视角的配合下不自觉地代入到角色中去,像角色一样思考与品味事件的发展,思考其中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受众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的再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而作品也因这种特别的叙事形式更加的虚幻神秘。

相较于大众作品中以主角或是故事关键角色为中心的常见叙事视角,魔幻现实的作品在叙事视角的选择则更加得陌生与多样。

在至今大量的魔幻现实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陌生的叙事视角。

例如魔幻现实电影代表人物的库斯图里卡导演,其作品多以出生贫寒背景的底层小人物或是穿梭于城市之间的都市漫游者为叙事主角展开,以局外人的身份来描述故事主角所经历的奇幻故事。

这种陌生的视角让观众在品味作品的过程中不会轻易被主要角色的主观情感左右,而是以局外者的身份理解当下背景,更加理性地看待魔幻现实所创作的虚幻世界,挖掘出其中的深意。

又或者是以《铁皮鼓》《潘神的迷宫》为代表,舍弃传统的成年人角色,以儿童这一类特殊人群作为叙事主角,通过童真眼光来揭露社会真实的叙事方式。

由于儿童群体的天性,他们看待事件的角度是简单且纯粹的,这种特性使其可以不受社会环境制约,勇敢直率地将真实展现在大众面前。

并且由于涉世未深,儿童视角下的现实时常会与自身听闻过的幻想、童话相挂钩。通过幻想描绘现实,这种特有视角与魔幻现实光怪陆离下的真实十分贴合,并逐渐成为了魔幻现实电影叙事的“常客”。

魔幻现实电影视角的多样化不仅仅只是表现在种类的多样上,在一部作品中,熟练地根据故事需求将叙事视角进行转变切换同样是其多样性的一大特色。

通过在不同视角间进行适时地变换,故事整体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多角度的描绘空间,为观众提供更加宽广的思考环境,增添了故事内核的解读的趣味性。

例如日本《世界奇妙物语2022夏季篇》的其中一个短篇故事“银座富豪”。影片以孩童视角讲述了孩童儿时通过一些特殊方式捕捉、并以一系列奇怪的规则饲养富翁,在过程中两者之间关系与感情不断转变的荒诞故事。

而伴随着故事步入结局时,叙事视角由儿童切换到了长大的孩子身上时,故事所发生的反转以及突如其来的结局内容让人意外与震惊。

当观众对着戛然而止的剧情不知所措时,回忆、联系到过去孩童视角展现的荒诞内容,创作者通过魔幻故事讽刺的社会阶级差异在两种不同视角下的联系与对比中被直观揭露,这种多样化视角切换下的故事表达比起直抒胸臆的表达,更能使观众获得印象深刻的体验。

0 阅读:30

娱之萌宠

简介:关注娱宠,了解更多娱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