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空间叙事时,涉及的视听语言,包括画面、声音、剪辑三方面

娱之萌宠 2023-06-26 15:23:10

科幻电影的空间叙事策略第一节视听语言与空间叙事一、视听语言构成元素:画面、声音、剪辑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

20世纪以来,视听媒体高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改变着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

如今,视听语言越来越受到关注,它能通过合理的画面、声音、剪辑来表达影视内容,从而展开情节、传递情感、塑造人物、揭示主旨。

画面、声音、剪辑这三大元素是视听语言的重点,它们各有作用,又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其中,画面着重在“看”的部分,包括构图、景别、光影、色彩、布景、服装、镜头运动、场面调度等,它们共同组成了视觉空间,成为电影空间的基石。

声音着重在“听”的部分,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它们共同组成了听觉空间,烘托并加强了电影环境的立体效果;而剪辑是将“看”和“听”进行合理的组合衔接,通过支配电影视听逻辑,控制叙事节奏,从而赋予电影在时空创作上的自由。

在论及电影的空间叙事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电影的基础,是电影叙事的主要策略和手段。

正如学者邵清风认为的:视听元素是叙事的“字词”,而剪辑是把“字词”组合成“篇章”的过程;没有视听语言,电影也就无从叙事,更无法表意。

造型、声音、剪辑在塑造电影空间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借助视听语言,电影的空间叙事才能展开。

因此,通过视听语言的技巧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末日题材科幻电影的空间叙事策略。

感觉的传递性与整体性

人们感知世界,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感觉世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具有传递性和整体性。

譬如,当我们看到美食画面,仿佛能闻到食物的香味;当我们听到车祸撞击的声音,仿佛能感受到撞击瞬间的疼痛。

在艺术创作中,常常会用到“通感”(又称“移觉”),将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联结、交错,使得感觉之间相互传递、沟通。

某种程度上,电影视听语言追求的效果,便是打造一个感觉互通的拟真空间,从而使观众更大限度地沉浸在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中。

电影的叙事空间是人类认识世界、再现世界的最有魔力的方式,它使现实空间以一种极其客观、又极其主观的样态重现于人们眼前。

电影叙事所呈现出的故事空间——世界,是能够与现实本身相媲美的最真切、最生动的“第二自然”,代表和体现着人类的艺术创造力。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与影院注重为观众打造拟真化的电影空间,3D视效、杜比环绕声、4D动感效果……试图调动观众更多感官的参与。

奇观化特征显著的美国末日题材科幻电影,尤为注重系统化地营造“末日感”的整体氛围。

空间化

“截断”时间、突出感觉空间叙事的一大显著特征,便是“截断”时间。

传统的时间叙事往往沿着事件的历史脉络进行线性叙述,注重某一主体前后遭遇的因果联系,这样的叙事是“狭长”的。

而空间叙事往往是“宽厚”的,在电影的某一时刻或时段,空间叙事一般会比时间叙事进行更多角度的诠释,呈现出更宽的“横截面”,从而传递出更多的信息量。

空间化的视听语言,试图在匆匆流动的时光长河中有所驻留,将关注的目光从眺望河流无尽的终点,转向此时此刻波澜壮阔的河面,力图去切近当下事物的本来全貌,注重事件带来的丰富感觉。

反映到末日题材科幻电影中,视听语言的空间化能够使叙事不再囿于某一个人、某一群体,或是某一城市、某一国家;而是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空间叙事倾向,注重表现一场灾难对多人、多地的共时影响,体现末世背景下不同地域之间的紧密联系。

电影对末日的关注对象除了人,还包括非人生物、自然环境,大大拓展了关注的视野,仿佛将我们感知的触角延伸到原本难以顾及的角落,试图更为全景地展现末日灾难下的互动百态。

0 阅读:2

娱之萌宠

简介:关注娱宠,了解更多娱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