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资本腾挪术,这次踢到铁板了!
一场横跨三大洲、涉及34个核心港口的世纪交易,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一记重锤砸向尘埃。当李嘉诚试图用“一分为二”的拆分策略绕过反垄断审查时,监管层的强硬表态彻底宣告了李嘉诚的失败,这场资本迷局背后究竟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算计?

这场交易的核心,是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持有的21个亚洲大洋洲港口、13个欧洲港口——随便拎出一个都是世界级战略资产:荷兰鹿特丹港年处理1380万集装箱,占欧洲市场42%;英国Felixstowe港掌控英吉利海峡物流命脉;澳大利亚悉尼港更是南太平洋航运枢纽。
若这些港口落入美国资本贝莱德手中,无异于在“一带一路”的海上动脉上安装“阀门”,中国对欧出口的汽车、光伏组件,甚至能源运输都可能被随时“卡脖子”。

更致命的是,美国近年来对全球关键港口的觊觎早已不加掩饰:特朗普政府曾试图强购巴拿马运河,在格陵兰岛上演“购岛闹剧”,如今又借贝莱德之手染指李嘉诚的港口帝国。
这哪里是商业交易?分明是地缘政治的“暗战”——美国近年来一直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关键航道控制权。特朗普曾叫嚷要 “收回巴拿马运河”,甚至不惜动用军队,其背后逻辑正是通过控制港口和运河,削弱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的影响力。

此次贝莱德收购长和港口,被外界视为美国 “从地理上斩断中国国际经贸体系” 的一步棋。
长和这次打包甩卖的43个港口,覆盖全球23个国家,尤其是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堪称“黄金水道”的命门。数据显示,中国21%的远洋货轮得从这儿过,一旦控制权落到美国贝莱德财团手里,物流成本分分钟被拿捏,战时封锁更不是危言耸听。

可长和呢?一边喊着“出售低效资产优化配置”,一边按11-13倍的企业价值倍数高价套现,比行业均价高出三成。这算盘打得噼啪响,但代价却是拿国家战略资产换现金——难怪网友炸锅:“190亿利润和国家航运命脉,哪个更重要?”
眼看审查压力山大,长和竟玩起了“分拆大法”,想把巴拿马港口单拎出来避风头,但市监总局早把话挑明:甭管你怎么拆,只要交易可能抬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物流成本、威胁数据安全,统统逃不过审查。

面对中国监管部门的反垄断调查,李嘉诚及贝莱德并未放弃交易,而是想出了一套"曲线救国"的方案。
据《华尔街日报》4月报道,长和出售海外港口的交易将分拆为两个部分继续进行。贝莱德主席Larry Fink在给股东的信中声称,该交易的最大合作方实际上是意大利地中海航运集团(MSC)及其子公司TIL码头投资有限公司,而非贝莱德。

这一说法试图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主导收购的不是美国资本,而是"中立"的意大利航运巨头。但业内人士一眼看穿,这不过是一种"障眼法"——先卖给意大利公司,再由意大利公司转手给美国,最终目的仍是将这些战略港口资产转入美国控制之下。
4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记重拳砸下,直接喊话交易各方“别耍花招”——分拆交易、暗度陈仓?想都别想!说白了,这场看似普通的买卖,背后是资本与国家利益的硬碰硬,而李嘉诚家族,这回怕是得在商海浮沉里彻底清醒了。

面对长和试图把巴拿马两个争议港口从交易里“拆”出来、继续推进其他41个港口出售的操作,总局直接甩出《反垄断法》条文,明确要求“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
对于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做法,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态度异常坚决。近日,市监局发布声明,明确要求"长河港口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反垄断审查"。

这一表态包含三层含义:首先,交易必须先申报获批,未批准前不得实施;其次,明确禁止采取任何手段规避审查,包括"化整为零"的分拆交易手法;最后,违规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这不仅意味着李嘉诚的"分拆交易"计划被彻底堵死,更表明在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交易面前,监管部门已经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

这场交易之所以引发全网声讨,本质是公众对 “资本无国界” 的反思。李嘉诚并非缺钱 —— 长和 2024 年财报显示其现金流充裕,但他执意将战略资产卖给美国,被批评为 “缺乏家国情怀”。
从国家战略看,中国 “一带一路” 已布局110个港口,形成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如果长和港口被美国控制,不仅会增加外贸成本,还可能导致整个体系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在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加剧的背景下,这笔港口交易的意义早已超出了纯商业范畴。
特朗普政府已多次表态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甚至考虑对中国船舶征收"进港税"。如果美国通过这笔交易进一步控制全球港口资源,将对中国外贸带来巨大挑战。

港口是国际贸易的咽喉,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全球约110个港口的布局。一旦这些战略节点被美国掌控,中国企业出口的汽车、光伏组件等产品都可能面临"卡脖子"风险。
随着世界局势复杂化,这类涉及战略资产的交易必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商业精英们需要认清一个现实:在国家安全面前,任何巧妙的商业安排都无法规避监管的法眼。对李嘉诚而言,或许是时候重新评估这笔交易,寻找一条既能实现商业价值,又不损害国家利益的道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