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林微故事
素材/陈萍
为了阅读体验,文中用第一人称讲述
叔去世婶改嫁,爹娘抚养堂弟20年,我们远嫁后,他悄悄接走父母
我叫陈萍,今年46岁,出生在闽西客家农村,父母靠种地为生。
那时候的农村,特别重视男娃。我父母却连着生下了两个女儿,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奶奶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拍着灶沿数落:“怎么又是丫头片子,我们老陈家的脸都给你丢尽了。”
母亲的月子,奶奶都不给照顾,前半个月,父亲一边下地干活一边照顾母亲,给母亲煮饭吃,洗衣服,到了下半个月,比较轻松点的活,母亲都是自己下地干了!
爷爷奶奶生育了三个孩子,大姑,我爸,小叔。
大姑出嫁的早,嫁到了十公里外的一个村子,那个时候靠步行,回来一趟也不容易,除了过年,过节,平时鲜少归家。
小叔在我三岁那年,娶了小婶,第二年,小婶就生下了堂弟!
家里添了男娃,爷爷奶奶高兴坏了,奶奶每天精心伺候小婶的月子,杀鸡宰鸭,把小婶照顾的舒舒服服的!
小婶出月子时,不仅胖了一圈,而且皮肤白里透红,堂弟呢?奶水充足,养的白白胖胖,特别可爱!
奶奶天天抱着堂弟,满村子跑,邻里见了都夸这孩子天庭饱满,是个有福气的。
奶奶听了,笑得见牙不见眼!
就在堂弟两岁多时,小叔出去干活,那天突然下起暴雨,雷电交加,小叔跑回来的路上,突然被雷击断的大树压倒,因为附近没有人,没有人发现,当被人发现时,已经无力回天了!
小叔就这样没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爷爷奶奶得知噩耗,整个人都不好了,爷爷病倒了,奶奶的精神状态也不太好!
可是,看到堂弟哭闹着要爸爸,奶奶强撑着身体,照顾着哭闹的堂弟。
小婶跪在灵前,哭得肝肠寸断,几次昏厥过去!
小叔的葬礼是父母操持办的,父亲失去弟弟,也是伤心欲绝,母亲看着懵懂的堂弟转眼成了没爹的孩子,小婶失去了丈夫,心里特别难受,时刻就陪着小婶,安慰照顾她!
当时,小叔和小婶是自由恋爱,自己谈的,感情特别深,许多村民挤在院门口瞧热闹。
“你们说,老二媳妇会不会改嫁?”
“我看不会,你看他们感情多好?”
“我看未必,她才22岁,肯定会带着孩子改嫁。”
“你说,秋花婶能让她把孩子带走改嫁吗?”
“肯定不能,孙辈好不容易生了男娃,岂能让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村民瞧着热闹,对我们家里的事情评头论足,而且他们大多数人都觉得小婶肯定不会急着改嫁,无论如何得守三年再考虑。
即便到时候真要改嫁了,肯定会抢着带孩子走,到时候肯定少不得上演一场“抢孩子”的戏码!
不料,出乎所有人意料,小叔头七才过,小婶的娘家人就来了,说要把小婶接回娘家去。
“我女儿也才20出头,以后的日子还长呢?没有一个男人,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
爷爷奶奶听了害怕极了,奶奶紧紧抱着堂弟,就怕他们来抢孩子,奶奶哀求道:“老二媳妇,你看看孩子还小,要不就留下来,我们老陈家绝不会亏待你。”
父母亲也劝道:“是啊,弟妹,留下来吧!以后在这个家里,重活不用你干,放心,我们会帮衬你的。”
不管爷爷奶奶,父母亲如何请求,和她保证,小婶都没有要留下来的意思。
最后奶奶心一横,说道:“行,我可以答应你们,只是孩子不能带走!他是我们老陈家的独苗苗。”
不料,小婶娘家说道:“放心吧!孩子,我们并没打算带走,带着孩子以后我女儿还怎么改嫁?”
奶奶听了这话,松了一口气,可是,又开始难过了起来!
可能,小婶年龄小的原因吧,啥事都听她父母的,连争取一下孩子都没有,这心也太狠了!就这样头也不回地走了!
奶奶见小婶如此,伤心难过极了!
听说不久后,小婶就改嫁到了隔壁村,对方也是二婚,有两个孩子!不过,后来听说过得并不好。

奶奶强撑着身体照顾着堂弟,一直以来,奶奶特别疼爱堂弟,家里啥好吃的,好玩的,全都紧着堂弟,如今更是把堂弟当作眼珠子疼。
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闻到了一股香味,我知道是炒鸡蛋的香味,从奶奶屋里传来,馋虫一下子就上来了,我知道,奶奶肯定又在给堂弟开小灶了!
我偷偷猫着腰,来到了奶奶屋子窗下,“阿豪,快吃,不然一会儿你两个姐姐回来了,又给她们抢了。”
堂弟说道:“奶奶,我不饿,要不给姐姐吃吧!”
奶奶“呸”了一声,说道:“那就是俩赔钱货,吃了再多再好,以后也是别人家的,这个家里的好东西以后都是你的。”
其实,尽管奶奶待我们姐妹不甚亲热,可是堂弟却很喜欢我们,每次趁着奶奶不注意,就会把好吃的偷偷分给我们,喜欢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跑!
我记得七岁那年,我在村口老远就听到一阵清脆声,“叮叮当——”这是换麦芽糖的老伯用锤子敲铁片的声音,以此来招揽客人!
这声音太熟悉了,我们小孩子都叫“叮叮糖”,只要听到这个声音,就会把家里的废物,比如,用完的牙膏壳子、纸皮、破铜烂铁、破脸盆、破拖鞋等,拿出来换糖吃,那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了!
换麦芽糖的老伯挑着担子慢慢走出了村子,我知道,家里肯定有麦芽糖吃了,因为,每次换麦芽糖的老伯来的时候,奶奶都会用家里的旧货换糖给堂弟吃,不过,这糖,奶奶肯定不会分给我和妹妹吃!
我偷偷“猫”着回去,跑到了堂屋,厨子、抽屉,我翻找了起来!
可能天生属“狗鼻子”吧!很快我就嗅到了糖果的位置!
我偷偷拿出来两块,我一块,给了妹妹一块!
妹妹胆儿小,不敢接:“姐姐,如果咱们把糖果吃掉了,奶奶回来,肯定打我们!”
我说道:“别怕,妹妹,有事姐姐担着!”
我虽然是女孩子,但是性子跳脱,活脱脱像是个男孩子,胆子大得很!
傍晚,奶奶带着堂弟回来,发现糖果少了,果然找我,举着扫帚就要打我,“你这小馋猫,又偷吃!”
不过,堂弟拉着奶奶:“奶奶,糖糖是阿豪吃的。”
奶奶狐疑了起来,看着我们姐妹,又看看弟弟,扫帚始终拿在手上。
那天傍晚,父亲扛着锄头回来,正撞见奶奶举着笤帚要打我。
他一把夺过笤帚摔在地上,青筋暴起的手指着墙上的奖状:“娘您看看!萍萍这学期又考了双百,慧慧的作文得了全县第一!她们哪点比男娃差?今天我把话撂这儿,要是再让我看见您偏心,明天我们一家四口就搬出去分家另过!”

奶奶一听,急坏了:“那可不行,你弟弟就留下一个独苗苗,我们不对他好,谁对他好?他是我们老陈家的希望。”
父亲说道:“陈萍,陈慧就就不是陈家的希望吗?”
奶奶深知,以后堂弟还得指望父亲,所以不敢把父亲惹急了!
只好保证以后绝对公平对待我们,父亲将信将疑!
自从上次小叔走后,爷爷就病倒了,后来身体一直就不太好,时不时就感冒,发烧,头疼,身体特别不好!
爷爷本就体弱,又经丧子之痛,就在腊月里,一病不起后,就这样走了!
爷爷走后,奶奶再也支棱不起来了,整个人状态也不太好!
照顾堂弟也变得心有余力不足,她自己都需要母亲照顾!
其实,父母亲对堂弟挺好,比对我和妹妹还上心,给他买新衣服,新鞋子,堂弟生日,母亲给他煮长寿面时,偷偷卧了两颗荷包蛋,我和妹妹生日才一个荷包蛋呢?
父亲还特意去供销社买大白兔奶糖给他吃。
堂弟上学时,母亲亲手给他缝制了一个当时流行的军绿色书包!添置了新的笔盒,新的铅笔,橡皮!
父亲亲自把堂弟送到班级,告诉堂弟道:“阿豪,好好读书,有事就去找姐姐,有人欺负你,放学告诉爸爸。”
自从小叔走后,堂弟慢慢就开始改口,随我们姐妹一样喊父母爸妈!
家里养育三个孩子,奶奶身体也不太好,需要打针吃药,家里的生活过得特别紧张!
为了增加收入,父亲买了一批小母鸭回来,在田边围了一个小水沟,喂起来母鸭,生了蛋,就拿去卖钱,改善家庭生活!
母亲也常常和村里的妇人一起出去打零工,能多赚一点就多赚一点!
好在我们姐弟三个都特别懂事,每天放学回来,都会主动承担家务,我煮饭,妹妹洗衣服,扫院子,堂弟喂猪。
有时候我们出去割猪草,捡柴火,挖野菜!
割稻子的时候,我们三姐弟就挎着篮子出去拾稻穗!
不仅干活我们很利索,读书成绩也不错!
我每年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100分的试卷一张又一张的捧回来!
妹妹,堂弟的成绩也不错,在班级也是名列前茅!
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我们三的奖状。
后来,我考上了初中,要到镇上住宿读书了,我交代妹妹,要照顾好弟弟!
弟弟却说道:“大姐,你就放心吧!以后我会听二姐的话,好好帮家里干活。”

当时,小叔走的时候,堂弟还小,记不住事,小婶改嫁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听说过得并不好,这么些年,她从来也就没有回来看过堂弟!
在家里,我们从来就不会提起小婶,要不是村里人爱嚼舌根,堂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因为父母对他好,我和妹妹对他呵护有加,堂弟在家过得特别幸福!
可是,那些村人,只要看到堂弟单独一人,就会拉着堂弟问东问西,说七说八。
“阿豪,你大伯大娘对你好吗?”
“你生母回来找过你没有?”
“你想不想你的生母?有没有考虑偷偷去看她,听说她过得并不好……”
刚开始,堂弟回来就哭,父母得知村里人“烂心肝”,惹是生非,给堂弟乱讲时,气得父亲拿着扁担,跑到他们家里,胡乱打砸一番!
母亲拿着扫帚跑到村口的老槐树挥舞着,大骂她们缺心眼!
在之后,村里的一些长舌妇们,便诚实了,再也不会拉着堂弟问东问西,说七说八了!
慢慢长大的堂弟,父母也没有再瞒他什么,把他的事情,一五一十都告诉了他!
母亲:“阿豪,你就是我们的儿子,不管别人咋说,我们都会好好对你,如果你想去看看你的亲娘,我们陪你去。”
堂弟:“不,当初她都能狠心一走了之,以后也没有必要见了。”
说真的,堂弟对他生母其实根本就没有啥印象,那时他才两周岁,知晓啥啊!
我们三姐弟相继考上了重点高中,又考上了重点大学!
我考到了北方的大学,妹妹在隔壁省的大学,堂弟在省城的师范大学!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北方工作,妹妹去了广东繁华城市,弟弟是定向委培,毕业后就直接去了县城重点一中当了一名高中老师!
我们三姐弟都有出息,父母最开心!

农村供孩子上大学是非常不容易的,单单每个月的生活费就是一笔巨大开资!
所以成绩优异的堂弟,才会选择定向师范,因为不用学费,还有生活费补贴,可以减轻家庭负担!
当时,父母供我们读书,借了许多外债,我工作后,每个月发工资都是把工资如数寄回家,让父母把外债先还上。
后来,我们姐弟攒钱,在老家盖了新房子,三层小楼,这样我们姐妹回家,就能住得开了!
我在北方成家了,也买上了房子,妹妹在广东结婚,也买了房子。
堂弟娶了同样在单位工作的妻子,他们结婚后,在县城买上了房子!
平时节假日,不管多远,我们都会回家,看望父母,和父母一起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随着孩子出生,琐事多了,尤其带着孩子长途跋涉,实在不太方便,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大多数都是在县城的堂弟在尽孝道,就连父母病了,需要做检查,都是堂弟,弟媳妇带着父母去做的!
我和妹妹每个月就是寄钱回家,说实在的,钱寄得再多,也抵不过陪在父母身边实在!
这也是我和妹妹最遗憾的地方!
我和妹妹商量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可是父母不愿意,他们更想留在家里,大半辈子生活在农村,实在不愿意离开!
还有他们侍弄了一辈子的土地,实在不愿意放弃!
他们喜欢种植些瓜果蔬菜,养些鸡鸭鹅,感觉这个家就热闹,有烟火气,自己吃不完,就送给邻居!
堂弟每次回去,父母就把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的,我们回去也如此,上次回去,家里种的大米,糯米,地瓜,花生,鸡鸭鹅肉,让我们带去大城市吃!
每次回一趟老家,就可以大半个月不用买菜,大半年不用买米!
两年前,父亲得病,检查后需要做手术,大部分时间,都是堂弟陪着。
我和妹妹需要照顾孩子,还要忙工作,实在没有办法长时间陪护,堂弟:“大姐,二姐,你们就回去吧,家里孩子要照顾,还要工作,这里有我和你弟妹,每天爸爸有什么情况,我都会反馈给你们!”

父亲手术做完后,我和妹妹就回去工作了,堂弟陪护着父亲!
半个月后,堂弟告诉我,父亲手术恢复不错,医生说可以出院了,他已经帮父亲办理出了手续,并把父亲送回老家了,让我们不用担心,他每周末都会回家一趟,有什么事情,他会第一时间告诉我!
有堂弟尽心尽力,忙前忙后,操劳这个家,我和妹妹才能安心工作,生活!
后来,我给父母打视频电话,看到父母在堂弟家中,我说道:“爸妈,你们怎么在堂弟家呢?”
母亲说道:“萍萍,你不知道,自从你爸爸出院后,你弟弟就把我们接到他家生活了。他说实在不放心我们在村里头。”
我问道:“怎么都没有告诉我呢?我还以为你们在老家呢?我都担心坏了。”
母亲:“哎呀,还不是你弟弟说,别告诉你们姐妹,不然,一会儿你们又说要多寄生活费回来了!”
我们在大城市,赚钱多,每个月寄给父母的生活费不少,上次父亲手术,我和妹妹早早缴纳了预付款,足够父亲手术出院!
堂弟说这钱该他出一份,我和妹妹没有同意,平时父母堂弟照顾得多,我和妹妹出手术费是应该的!
当时,堂弟很生气,不过,最终被我说服!
没有想到,堂弟在这里等着我呢?
结语:
血缘或许能割断生恩,却割不断二十载晨昏里一粥一饭养出的情分。
父母用半生光阴在客家的梯田上种出了最珍贵的作物:不是沉甸甸的稻穗,而是一个懂得反哺的好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