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网传“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331逆袭390”的言论,涉事的两家学校已经都出来辟谣了。不过,辟谣肯定不能平复舆情,因为这两个辟谣都不太能回应质疑。
先看济宁医学院发布声明。
父母虽然是在务农,但是,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只有父母,还有亲戚朋友,所以,协和的通告,只能回应了某个具体的传言,但却不能平息质疑。不过,这个质疑或许永远回答不了。
再看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回复。协和放出了对所涉考生的原始成绩单、复试程序等材料。
不妨先分析一下这个考试材料。
根据学校的声明,两人的成绩是这样的。
编号为100232370803234考生(也就是这上面的陈鑫)的初试成绩为331(按满分500推算至百分制为66.20分);复试成绩为90.86分(其中笔试成绩47.00分,面试成绩43.86分)。按照初试与复试成绩各占50%的规则计算,该考生百分制总成绩为78.53分。
编号为100232413803258考生(**梅)的初试成绩为390(按满分500推算至百分制为78.00分);复试成绩为77.93分(其中笔试成绩48.00分,面试成绩29.93分)。该考生百分制总成绩为77.96分。
分析一下这两份成绩,初试成绩*腊梅大幅度领先59多分。这个考试的制度,是初试成绩,要按500分换算为100分,然后,按50%计入总分,也就是10分相当于1分,领先60多分相当于总分多了5.9分。
在复试中,笔试成绩,*腊梅也领先1分,但在面试中,落后了13.93分,复试总分落后12.93分。复试成绩没有换算环节,直接按50%计入总分,落后12.93分,相当于落后6.465分。
最终,算总成绩,*腊梅就落后了0.565分,反而落后于陈鑫。
这是一个非常倾向于复试,面试非常重要的考试制度。初试10分当1分,复试环节2分当1分,而复试中笔试,面试分值占了一半。面试多给10分,相当于初试笔试要多50分;面试多给20分,相当于初试笔试要多100分。
所以,陈鑫是赢在了面试上。
对于面试,学校的说法是:调查组调看了现场面试录像。面试过程中,面试专家组对两位考生的专业知识、英语听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科研能力等进行了综合测试。面试专家根据考生表现进行独立评分,取各面试专家评分的均值作为考生面试分数。经核查,复试程序符合规定,未发现复试过程存在违规行为,考试成绩有效。
面试的确不能说不重要。面试可以考察考生的谈吐、对答、反应能力,甚至气质。如果*腊梅应对很差,说话表达不清楚,沟通非常差,那么,面试成绩差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医生毕竟要与病人交流。到底是不是这种情况呢?我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
毕竟,肿瘤学不是表演系,不是播音系,更不是舞蹈系,面试中所问的专业问题,都可以以考试的方式来呈现,而且更详细。面试总简单的交流几句,难道比考试更能看出一个人的专业水平?
我们知道总分500分,考出来都在60-80之间的考试,是一个比较难的考试,要提升50分,有多么的难。但这50分,却可以在面试中,简单的交流中,被轻轻松松的抵消了。面试到底问了那些问题这么重要!是治疗肿瘤的秘方?还是特效药的专利?是全球独此一家的治疗理念,还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但真要是这些东西,面试里也说不清楚啊。或者,是考生独特的气质、优雅的谈吐、流利的英语、严密的逻辑,吸引了考官们?
到底面试中的什么内容如此重要?协和也应该说出来,也能让后面的考生,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关于这一点,学校可以放出录像,让大家看看。
这个问题,再扩展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设计考试制度呢?为什么复试的权重会那么大,协和也有必要解释一下。
我记得读研究生的时候,也有面试,不过复试所占权重不大,几乎是走个过场,100多个学生,似乎只会淘汰最后一两名。想不到如今面试的权重如此大了。
当然,我也知道这么设计,也未必全是私心。对于研究而言,笔试只代表专业应试能力,考得好未必能读得好,未必能做好研究,所以,研究生导师未必看重分数。研究生招考,导师往往想招自己心仪的学生,比如,本校本科某个学生,已经认识,平时成绩很好,有灵气又努力,老师都喜欢这样的学生。这个学生没达到保研的标准,可以自己考,但万一考得不好,导师仍然想把他招进来,就需要复试权重大,这样导师的空间才大。毕竟,笔试考试是密封起来的,但面试没办法把脸密封起来,打个招呼,考官很容易把分打高。
当然,很多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只是单纯爱才惜才,所以,这样设计招生考试,未必多大的错误。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这个空间,就有了做很多事的空间。网上的怀疑是有道理的,这事还没有说清楚。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刘远举】和UC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