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单元“成熟化”的典型代表——TRN青龙

李凌佳琦 2024-04-14 21:42:21

在上海展匆匆听了一耳朵的TRN青龙,它当时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偏素质流的耳塞,并且音色上显得比较平淡,但后来发现几个朋友给到的评价和我当时的听感有明显出入,所以我难得花了不少精力去用手头的前端去测试青龙,以免出现误差。而直到我打开它的淘宝详情页之前,我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副平板单元的塞子。

我这个人很少通过音色去判断硬件、以及用硬件去脑补音色,比如说把声音与DAC挂钩、与单元挂钩、与线材材料挂钩,但一般情况下,一个耳塞产品是否用了平板单元我还是能判断出来的,但青龙却是骗过了我的耳朵,因为它的声音更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监听向的动铁产品、又很像调音比较现代的高刚性动圈。这里倒不是说它做出了圈味儿啥的,因为即便有,也不是那种“传统动圈”,而是它在素质表达上做的足够全面,不容易让人联想到可能是什么单元类型本身的缺陷,同时又在音色层面模糊化了几种单元的界限。青龙不仅在千元价位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产品,抛开价位而言的话,它也是自家产品线中最有趣、可听性最强的一副。

先说说外在方面。

TRN本身是一个具备完备的设计、研发、生产的综合型音频企业,也是因为这方面的优势,他们能够在低价位给到非常富有诚意的配置,包括外壳材料的选用与工艺也比一些过度依赖供应链的品牌更加游刃有余,像青龙这种镂空的金属外壳,不论本身形状的复杂程度、还是最终成品在线条边缘处理的那种顺滑感都不太像是以往的千元档产品能够给到的,配色方面也和命名相呼应。标配的四股铜银混编原线以及可换插头,再加上一个做工优良的品质收纳盒,整体的开箱体验还是挺愉悦的,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佩戴方面,青龙在腔体的内侧并没有刻意做什么增进贴合度的曲线形状,佩戴的舒适度主要仰仗它合理的导管深度,并不是那种能够严丝合缝卡在耳朵软骨上的类型,因此在佩戴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多换几款尺寸的耳塞套。

青龙搭载了只有2μm厚度的14.6mm平板振膜,并在表面镀上了蛇形的蚀刻电路,7+2的N52铷磁铁,在物理特性上具备非常优秀的动态范围、瞬态响应能力和超高的磁通量。驱动力需求上,青龙不算难推、但有比较高的潜力,即便推不开的前提下,声音下限也是足够有保证的,我建议大家至少给它配一个准千元级的尾巴来驱动,比如我自己试下来非常喜欢和七彩虹CDA-M2的组合,能够保证宽广的声场、动态能力以及适度的润泽感,兼顾器乐的流畅度和人声的情感表达。而如果你使用一个大推力的国砖去驱动的话,它进一步释放素质潜力后反而会显得偏素一些,在高频的部分增加了棱角感、更有向上延展的张力。考虑到TRN自己的用户受众和所处的价位,他们的用户可能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摸到青龙的潜力在哪里,因此本文的结论我还是选取到它一个更为“常态化”的表现来给到我的看法。

作为平板耳塞,我首先要夸一下青龙的低频。青龙的低频并不是那种所谓监听耳机所强调的量小、紧致、存在感很低的“正确”型低频,量感层面虽然很克制,但在千元档平板耳塞中很罕见地给到了非常完整的极低频行程、并克制住了可能存在的闷感,这一方面比我前几天写过的星瀚要好一些,但它确实在量感上没有达到星瀚那种动圈所带来的肉感、打击感,而是更偏速度与弹性,你所听曲目的低频录制水准越高、它所呈现的上限越高,在常规的流行曲目中反而是显得中规中矩的。如果大家是用小尾巴、入门级播放器去驱动,会觉得它的低频质感很好、细节丰富,但缺乏听感层面的冲击力。

前文去夸低频,并不是意味着青龙的低频属于优势项目,而是根据许多同类产品做得不够好的方面去审视的,它真正厉害的是整体在中上盘的素质表现,有一定的越级能力,但放在千元档国产新品“日常卷”的今天,这种越级程度多高呢我也不敢说死,至少2K价位内都属于第一档子的那种。首先是横向非常开阔的声场表现,得益于青龙本身的结像形体感是略小一些的,所以在听觉上更容易显得开阔、有层次,而且声场的高度表达也足够好,能够胜任一些现场型的曲目。人声方面,它的音色干净、中性,男女声平衡度很好,乍一听会觉得是偏清秀的那档子,但并没有男声的醇厚度上打折扣,因此如果你对人声有进一步的需求、且有一定把玩经验,可以通过换套、换前端、换线的方式来自己折腾,因为它的人声可塑性很强。器乐层面的这种棱角感会让我有些想起DITA家的PM,但二者的表达方式不一样,PM重视密度、清晰感,而青龙的高频则更宽松一些、顶部的能量感会有种化开的感觉,所以听起来有一定的空气感,没有为了营造所谓的通透感去把高频弄的过于清瘦。

在硬素质层面,我唯二不满意的点一个是前文提到的低频冲击力有些不够,但这个东西可以通过提升前端来解决,它低频的缺陷不是“没有”,而是“难释放”。第二个点在于,青龙因为横向表现非常优秀,它稍显瘸腿的纵深会让听感上显得不协调一点,就是很开阔、但不够立体,如果是流行党可能不敏感,古典党、尤其是听大编制的用户会觉得纵深的延展不够。考虑到青龙本身标配了可换导管的配件,我尝试着听了一下通透导管和氛围导管。我个人非常推荐通透导管下的表现,和我预想的并不相符,我原以为会让高频更亮、更冲一点,实际上则是增加了高频的进一步延展、更为的鲜活有空气感,而且把纵深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同时对低频的损失不算明显。而氛围导管下的声音我觉得稍显低级了一些,没有在音色本身有什么改善、也没有加强低频,而是增加不少的混响让声音的氛围浓了些、暗了些。考虑到这个导管只是在最后段起到一个类似物理滤波器的作用,某种意义上和更换耳塞套原理类似,我也不做过多苛求,还是建议大家试试通透导管的表现,很有亮点。而如果想改善中低频的量感、醇厚度,可以试试更贴合的耳塞套、或者Final家的E套、Earbond小紫套、还有Eletech的巴洛克等型号。

平板单元发展到现在的状态,许多品牌,不论是适用平板单元作为全频独立单元、又或者作为混合单元的一部分,其调音表现已经愈发的成熟,青龙的表现算是一个有着集大成意味的产品,素质和听感表达都相当完善,虽然在低频和纵深方面有一些瑕不掩瑜的小缺憾,但在信息量、动瞬态、密度等方面存在很显著的优势,是个在同价位颇具竞争力的型号,以及对杂食度、前端适配性的表现也非常令人安心。

0 阅读:7

李凌佳琦

简介:为你带来严谨但不枯燥的音频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