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国花木第一县"藏不住了!30年从垫底冲到全国25!

沭阳,一座镌刻着千年诗意的水乡之城,一座跃动着现代活力的百强新星。这座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北部的县城,既承载着“在水一方”的

沭阳,一座镌刻着千年诗意的水乡之城,一座跃动着现代活力的百强新星。这座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北部的县城,既承载着“在水一方”的古典浪漫,又以花木繁盛、产业蓬勃的姿态跻身2024年全国千亿县GDP榜单第25位。从古至今,沭阳以其独特的地理禀赋与人文精神,吸引着文人墨客驻足吟咏,更以创新发展的步伐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

沭阳之名,源于“沭水之阳”,北周建德七年(578年)设县时,便以水为脉,奠定了其温润灵动的底色。明代诗人赵完璧在《沭阳早发》中描绘了这座水城的清冷与孤寂:“山城挝鼓四更时,官道萧萧马正嘶。霜重敝貂寒透骨,月明啼雁迥生思。”诗中“霜重”“月明”的意象,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写实,也隐喻了游子漂泊的乡愁。唐代钱起的《沭阳古渡作》则以“日落问津处,云霞残碧空”勾勒出水畔暮色,借“羡彼高飞鸿”的感慨,将沭阳的江河之美与人文情怀交织成诗意的长卷。

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中,戏曲与翰墨同样璀璨。作为“中国淮海戏之乡”,沭阳孕育了传承250余年的地方戏曲,其婉转唱腔中流淌着水乡的柔情;而“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则让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的笔墨精神在此延续,当代书法家更屡获“兰亭奖”,形成独特的“沭阳现象”。

“浪迹天涯烽烟路,唯见沭地马前花”——陈毅元帅的诗句,道出了沭阳作为“中国花木之乡”的独特魅力。自唐代肇始的花木种植传统,在明清时期因乾隆御赐的“卧牛望月”“二龙戏珠”盆景而声名远播。如今,沭阳的花木产业已形成百亿级规模,拥有全国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第十届花木节的举办更让“绿意经济”成为城市名片。春季的万亩海棠、秋季的金色银杏,与纵横交错的河道共同织就“城在林中、路在绿中”的生态图景。

30年前的沭阳曾是江苏“最贫困县”,而今已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百强县”,2021年更被纳入“Ⅱ型大城市”培育名单。这场华丽转身的背后,是沭阳人“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通过“藏粮于地”战略打造“吨粮田”,稳居“全国超级产粮大县”之列;依托“互联网+花木”模式,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经济的跨越;宿连航道、淮沭新高铁等重大工程的建设,更让沭阳成为苏北交通枢纽,吸引着人才与资本汇聚。

今日沭阳,既有青砖黛瓦的古渡口见证历史,也有快速内环线勾勒现代轮廓。漫步城中,淮海戏的悠扬唱腔与物流园的货轮汽笛交响;书法名家的墨宝与电商直播的声浪共存。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在于它既能以“灯火湖边儿女笑”的渔村画卷留住乡愁,又能以5A级物流园区、智能制造业基地拥抱未来。正如古诗所言:“翩翩青冥去,羡彼高飞鸿”——沭阳正以兼具诗意与魄力的姿态,向着“区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振翅翱翔。

从《沭阳早发》的晨霜冷月,到花木节的人潮涌动;从诗人笔下的孤帆远影,到GDP榜单的跃升数字——沭阳用两千年的文明积淀与三十年的奋进传奇,诠释着一座城市的永恒魅力:既能在历史长河中吟咏诗意,亦能在时代浪潮里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