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他是三野名将,一生不服粟裕,直到晚年都对上级有意见

2024第N种回顾方式粟裕大将是公认的军事天才,一生中打过很多堪称标杆的战役。因此,解放军中绝大多数人对他是心服口服,毕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粟裕大将是公认的军事天才,一生中打过很多堪称标杆的战役。

因此,解放军中绝大多数人对他是心服口服,毕竟将位能者居之,粟裕的能力有目共睹。

可是第三野战军中有一位将军,他是粟裕的下属,却一生不服粟裕,还因为对粟裕有意见,公然提出过反对。

放眼整个三野,这位将军的情况也是相当少见。

不服粟裕大将的将领究竟是谁?他们两个人真实的关系又是怎样?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中原战场局势瞬间改写。

在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中,不仅仅只有刘邓大军在浴血奋战,兄弟部队也在拼尽全力提供掩护。

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就在司令员宋时轮将军的指挥之下,从黄河南岸阻击敌人,分散敌人的精力,为刘邓大军争取空间。

这个任务,宋时轮完成得非常出色,然而临近撤退之时,战局却出现了一点儿意外。

国民党反动派突然改变战术,从单线推进变成双面夹击,想要把第十纵队包饺子。

对于宋时轮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摆脱,要是真的被敌人当成饺子馅,战士们就是长了翅膀也飞不出去,恐怕全都得折在这儿。

他一边下命令转换队伍的方向,一边把控大局,要求战士们全力向北突围。

只要到达黄河北岸,敌人就无法奈何他们。

这个战术是正确的,但战术与执行之间毕竟存在着一些误差。

尤其是第十纵队还有民兵组织,民兵不像正规部队那样,转换速度很快。

以至于最终,第十纵队虽然成功突围,却仍然有巨大损失。

我党一向会把每个士兵的生命放在心上,不管是解放军战士还是民兵战士。

所以当战斗结果被汇报到党中央时,领导人对此十分生气,还要拿宋时轮问责。

这个时候,华东野战军的首长粟裕力保宋时轮,亲自向中央领导人作出解释。

详细讲述了当时战场的混乱之处,以及宋时轮的一系列顾虑。

在粟裕的解释之下,宋时轮没有受到严厉惩罚,仍然可以继续冲锋陷阵。

所以按理来说,他应该对力保自己的粟裕感恩在心才对。

可实际上,宋时轮心中却一直对粟裕不服气,这倒不是因为粟裕得罪过他,而是因为军人的傲气使然。

在党组织内部,宋时轮也算是个资历深厚且经验丰富的老将。

他经历过国民革命的年代,经历过黄埔军校训练时期,也经历过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行动,跟随着党组织一起跌宕起伏。

在和反动派作斗争的时候,他受命回家筹集经费,因为感染疟疾而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后来恢复身体健康,他的党籍却又受到了影响。

普通人遇到接二连三的打击,恐怕会中途退出,就此放弃,但宋时轮可不是个普通人。

他不仅招揽更多的有志之士,组建游击队,和敌人打游击,想尽一切办法联系过去的战友,联系党组织。

直到最终回归组织,恢复党籍,这事儿才算结束。

他还曾遇到过牢狱之灾,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受尽了身体上的折磨。

可即使如此,他仍旧紧闭嘴巴,没有吐露半个不该吐露的字眼。

双腿留下的终身残疾,就是宋时轮对人民解放事业最忠诚的体现。

按理来说,他也是个一心为公的人物,本来应该和粟裕和睦相处才对。

可正是因为他优秀,粟裕也同样优秀,遇到粟裕的时候,他才难免会生出一些竞争的想法。

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

1945年,解放战争爆发,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的宋时轮被分配到粟裕的麾下,成为华东野战军的纵队司令。

粟裕比他级别更高,负责整个华东野战军的军事指挥工作。

要知道,粟裕大将最辉煌的战绩主要集中在解放战争当中,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刻,粟裕的高光还没有来临。

于是,宋时轮难免会想,我们大家都是名将,都能打胜仗,那我为什么还要听他指挥呢?

一个军人,争强好胜是本性,力争上游也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西方国家的拿破仑都还说呢,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粟裕当然也明白,竞争心态在我军内部是情理之中的存在,只要不影响部队团结,不影响战斗,那就无伤大雅。

所以他可以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宋时轮,也能做到公事公办。

在了解宋时轮的能力之后,把重要任务交给对方,在对方遇到麻烦的时候尽力从旁协助。

粟裕的这份宽广胸怀,让宋时轮非常触动,尽管他那属于军人的好胜心和傲气,一直存在,也对粟裕不服气。

但是只要遇到工作上的事情,他必定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绝对不会自作主张,擅自违抗命令。

而且他是个相当坦率真诚的人,当自己的想法和上级的想法不一致时,他也会毫不避讳的提出反对意见。

往往是这样的人,才最值得托付信任。

在1948年筹备济南战役的时候,宋时轮对粟裕大将的部署持反对意见。

他也没藏着掖着,更没有背后偷偷嘀咕,而是在会议上公开表达自己的主张。

他的傲气有时候会让毛主席都感到生气,比如这一次,毛主席就提出要撤销他的职务,给他一个教训,让他学会收敛脾气。

但粟裕大将却认为,临近战役爆发,贸然撤销一个重要将领的职务,必定会导致军心不稳。

更何况宋时轮只是提出反对,没有犯原则性错误,只要好好给他解释,想必他一定能够配合完成任务。

粟裕对他的看法果然没错,在后续解放济南的具体行动中,宋时轮还是和从前一样,带着部队在前方冲锋陷阵,相当英勇,最终这场战役也胜利结束。

虽然碍于自己的面子,见到粟裕的时候,宋时轮还是会表现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但谁都看得出来,经过这么多次实战,他的心中早已是对粟裕万般佩服。

他们两个性格都十分敞亮,从来都对事不对人。

抛开工作,私下相处,他们也能做到坦诚相交,真心相待。

宋时轮和粟裕较劲较了大半辈子,可是1984年,在得知粟裕大将去世之后,他却痛彻心扉。

不顾身体上的不方便,坚持要去亲自送别他的老首长。

看着葬礼现场粟裕沉睡的模样,宋时轮眼眶通红。

这个年轻的时候,面对死亡都能面不改色的人,现在的悲伤却是溢于言表。

他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什么都知道。

粟裕对他很欣赏,很照顾,多次保他周全,将建功立业的机会交给他,成就他的战绩。

这份情意,他表面上不流露出情绪,但其实永远不会忘记。

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中,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

将士们就是因为彼此不服,互相在追逐中进步,才能维持良性竞争,保证解放军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但是在竞争之外,他们又更加看重合作,心中永远留存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

遇到生死抉择的难题时,他们也会不约而同的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哪怕这个战友是平时自己看不对眼的人。

所以其实内心深处,他们都对这份珍贵的革命友谊十分看重。

一代人的故事,随着他们的离开而落下帷幕,但句号却永远不会被画上。

因为后人还会一次次传送他们的故事,并且传承他们对革命和对战友的品质,将美德发扬下去。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参考资料:

1、宋时轮上将:武功文事垂青史——《党史博采(下)》 2010年第8期35-39,共5页

2、粟裕对济南战役的重大贡献——《理论学刊》 1998年第6期62-66,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