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相亲市场“女儿国”现象:男人都去哪儿了?

在大众认知里,中国男性总人口比女性多出3000多万 ,可相亲市场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在深圳、南京、青岛等地的相亲会,男女

在大众认知里,中国男性总人口比女性多出3000多万 ,可相亲市场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在深圳、南京、青岛等地的相亲会,男女比例失衡严重,达到1:50 ,上海相亲市场男女比例突破1:9 ,成都相亲角女生“人满为患”,甚至出现女生位置已满、暂停登记的情况。这不禁让人疑惑,相亲市场上,男人都去哪儿了?为什么好像只剩下女人了?

观念差异:女人听劝,男人随性

每逢佳节,催婚大戏总会在无数家庭上演。面对长辈们苦口婆心的催婚话语,男人和女人的反应截然不同。从生理结构上看,女性额叶后下部和顶叶前下皮质区的灰质体积比男性更大,这种生理特征使女性对情绪识别的准确率比男性高15 - 20%,能更敏锐感知他人意图并调整行为。所以,很多时候长辈的催婚,女人往往听进去并付诸行动,积极走进相亲市场;而男人大多听听就过,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对相亲这件事并不上心 。

经济门槛:拦住男人,放过女人

当下,相亲市场对男性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在大城市,一个都市男性如果名下没有一套房,兜里没有几十万存款,甚至没有稳定的职业,基本没资格踏入相亲角。反观女性,即便没有房子、车子和丰厚存款,只要年轻、相貌端正、身体健康,就有进入相亲市场的机会,甚至在一些地方,只要性别为女就行 。这种巨大的门槛差异,让很多普通男人对相亲望而却步,主动逃离相亲市场。

城市发展:女性涌入,男性分流

大城市第三产业发达,教育、医疗、文娱等服务业比重高,这些行业对女性相对友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长辈的角度来说,也更愿意支持女儿留在城市,毕竟城市更加稳定,发展前景也更好。于是,大量女性涌入城市,拉高了相亲市场上女性的比例 。

而对于男性来说,虽然城市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但竞争也异常激烈。一些普通男性在城市的生存压力下,可能会选择回到家乡或者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导致在大城市相亲市场上的男性数量减少。另外,优质男性往往在事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工作、社交等渠道早早找到了伴侣,不会流入相亲市场 。

资本影响:捧杀女性,对立男女

在资本眼中,女性是消费的主力军,于是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将女性的价值不断抬高,营造出“女性更有价值”的消费观念,让女性在这种对比产生的优越感中更愿意去消费 。“月薪两万配不上你”“男人爱你就该为你清空购物车”等洗脑话术层出不穷。

然而,这种资本的捧杀带来了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加剧了性别对立,通过网络的放大,让年轻人逐渐失去构建亲密关系的动力和能力 。家暴、彩礼纠纷类视频的用户停留时长是甜蜜日常类的3.2倍,编造性别对立相关剧本和短剧,能带动相关业务咨询增长400% 。持续接收此类消息三个月,用户对异性的信任值就会下降58% 。二是抬高了男性进入相亲市场的门槛,以前男人有房就行,现在有房无贷才是基本标准,甚至房产证上的名字归属都成了相亲初期讨论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男人自然不会主动去相亲市场自讨没趣。

在这场相亲市场的“困局”中,无论男女都是输家。要打破这种局面,或许我们都需要保持清醒,不被外界观念和资本裹挟,明白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相互扶持、相互理解,而不是一场充满功利和对立的交易。 同时,社会也应该营造更加理性、包容的婚恋观念,让爱情回归它原本纯粹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