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举报诗词大会决赛问题,得到的回复却是工程欠款问题。近日,宁夏银川市市长信箱一封张冠李戴的回复,引发了不少关注。4月27日,银川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复现代快报记者称,此事系工作人员失误所致,现已被内部处理,12345平台也已向举报人电话致歉。
4月26日,博主“@姚果果-没日没夜减肥版”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其向银川市市长信箱举报了“第六届西夏区诗词大会决赛”相关问题,结果等来的回复是“银川某工程欠款”问题。该博主表示,市长信箱“已读乱回”的做法,让其哭笑不得。4月27日,记者通过社交平台向对方留言,但暂未接获回复。
4月27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致电了银川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此事系“回访岗”工作人员失误所致,12345平台已经给举报人打电话致歉了。他说:“我们市委(督查室)和政府督查室已经在核查了,前面各部门的回复都是正常的,回访岗要对各部门回复内容进行审核把关,最后在平台上回复,他们复制粘贴错误了,出现了张冠李戴。”
市民举报诗词大会决赛问题,得到的却是工程欠款问题的回复,这种“已读乱回”的荒诞现象,不仅暴露了政务服务中的敷衍作风,更折射出某些基层部门对待群众诉求的草率态度。
市长信箱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本应体现行政效能和服务温度,却因工作人员的“复制粘贴”失误沦为笑谈,这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
据银川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解释,错误发生在“回访岗”审核环节,工作人员将不同投诉的回复内容“张冠李戴”。这种解释虽承认了操作失误,却难以消除公众疑虑:为何在层层把关的政务回复流程中,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政务服务的严谨性何在?
在数字化政务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地方政府建立了完善的投诉处理系统,但系统背后的操作规范却未能同步提升。银川这起事件中,如果存在严格的复核机制,如果每条回复都需要责任人员签字确认,如此明显的错误完全可以在发布前被发现并纠正。遗憾的是,当前的政务回复流程似乎更注重"及时响应"的形式要求,而忽视了“准确回应”的实质标准。
市长信箱不是简单的信息收发平台,而是群众表达诉求、政府收集民意的重要渠道。当工作人员将不同投诉内容混淆回复时,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的工作疏忽,更是整个团队对群众诉求缺乏敬畏之心。试想,如果这条投诉涉及的是民生急难愁盼问题,如此草率的回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银川市12345平台的这次失误并非孤例。近年来,全国各地频频曝出政务回复“雷人”事件:有市民咨询问题得到“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回复;有投诉环境污染收到“天气原因造成”的推诿;更有甚者,不同市民的投诉得到一字不差的模板式回应。这些现象共同构成了“复制粘贴”式政务服务的典型症候群。
形式主义作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温床,在某些基层单位,“按时回复率”成为考核硬指标,而回复质量却无人问津。工作人员为追求“达标”,往往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将群众诉求当作必须尽快处理的“任务”,而非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银川事件中,诗词大会与工程欠款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投诉能被混淆回复,恰恰说明某些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认真阅读投诉内容,只是机械地完成“回复”这一动作。
政务回复代表的是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一字一句都应当严谨负责。当工作人员将甲问题的回复粘贴到乙问题的答复中时,暴露的是对工作岗位缺乏基本敬畏。银川市虽然表示已对相关人员“内部处理”,但如果没有从根本上强化责任意识,类似问题难免再次发生。
真正的政务服务应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而非以满足流程要求为目的。如果仅仅把市长信箱当作“必答题”来完成,而不是“连心桥”来经营,再完善的系统也难逃沦为摆设的命运。
银川市长信箱“张冠李戴”事件,看似一起偶然的工作失误,却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政务服务中的短板和不足。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门好进、脸好看”只是基本要求,“事好办”才是终极目标。
市长信箱不是冷冰冰的电子程序,而是有温度、有态度的政民互动平台。每一次回复都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每一句答复都承载着对群众的承诺。唯有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群众诉求,以负责态度处理每一件民生小事,才能真正发挥市长信箱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作用,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