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无水不成圆明园

水是生命之源,水也是万园之“源”。没有水,也就没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圆明园的美,大半是天然,小半是人工,这是我俯瞰圆

水是生命之源,水也是万园之“源”。

没有水,也就没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圆明园的美,大半是天然,小半是人工,这是我俯瞰圆明园后得出的结论。

在北京居住了三十年,活在一个水量比较充沛的区域,区名叫海淀,家边有清河。很多到北京来的人估计都跟我一样,一直理解不了“海淀”的意思。以前要么是没水,要么就是不干净的水,淀在哪儿呢。

经过北京市多年的治理和改造,先前的一个个暗渠改成明渠,一些污染的河流现在也变清澈了。水好像多了起来,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想象不到“淀”的样子。

北方城市大多缺水,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引昌平百浮泉水到市内,以通济渠连通大运河,让北京城变成了宜居且宜都的城市。明朝的都城在元朝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南移,城是城,淀是淀。这片水域被清朝人看出了价值,因此,康熙在西北角建了畅春园(现在北京大学的所在地),并将再西北边的圆明园赐给了四儿子胤禛。康熙和胤禛都非常喜欢城外的园子,康熙最后就是在畅春园驾崩的。

雍正皇帝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先前的园子只是临时办公的场所,扩建后,圆明园里不仅有前庭后宫,而且还有六部衙官办公的场所。有了这么一个园子,雍正及妃子们都不愿意回到紫禁城,圆明园成了他们的“家园”。雍正皇帝将圆明园扩大了很多,园子已经延伸到了东边的一片水域,那就是现在的福海,围绕福海,他仿照西湖的美景,在福海沿岸建设了很多景点,比如平湖秋月、曲院风荷等。可惜,雍正皇帝当政时间只有十三年,他的治下,福海都没有完全改造完毕。

乾隆自幼便享受了住在园子里的好处,等他当政的时候,他对北京城西部做了非常大的一场改造,在爷爷和父亲的基础上,设计并建设了“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是指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重点还是圆明园。

在圆明园内部,乾隆皇帝比雍正皇帝的动作更大,他不仅将福海东边的大片区域纳入到圆明园的版图,即后来的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两个园子是中式园林,尤其是绮春园北边的狮子林景区,他是仿照江南的狮子林命名并建设的。当然,颐和园给观众最大印象的还是完全毁损的西洋景区,那里已经成了圆明园的标志,其实,西洋景区占不到圆明园的二十分之一。

1860年,英法联军将三山五园付之一炬,并将其中的宝贝洗劫一空。在随后的1900年及近现代,圆明园还经历过几次劫难,万园之园只剩西洋景的断垣残壁,以及劫匪搬不走的土丘和水淀。没有了那些漂亮的亭台楼阁,那里差不多就是一片荒地,可每次踏足圆明园区域,总觉得那不是普通的荒地。

假如你能漫步其间,放空心情,设身处地思考当年的盛景,你突然发现,园林里的轮廓会以影子状在脑海里闪现。正大光明殿,那一定是南向而开的大殿,门打开可以是朝堂,那里的建筑需要非常大的一片平整区域,作为园子的主殿,它一定是气势恢宏的,起码,它的形制要跟它的身份能对上号。大殿周围应该都没有一丝的遮挡,不然,光明都会被打折扣。继正大光明殿之后,就是奉三无私殿,这个殿名来自于《礼记·孔子闲居》:“奉三无私,以劳天下。”“三无私”指的是,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意思是说,帝王要大公无私,不谋一己私利。

这样的建筑紫禁城里有,且规模比这里的宏大,可紫禁城没有的是水。水滋润万物生长,有了水,这些建筑就有了灵气,活在水边的人就有了精气神。水代表财运,或者代表国运源远流长,这是帝王和老百姓都喜欢的一种物质。更为重要的是,在水边建造的房子,因为水的涵养,有了冬暖夏凉的功效。比如圆明园里有著名的万方安和殿,那是基座为“卍”字型,在水中的一组建筑群,建筑群是大小一样建在基座上不同位子的房子,因为位置不同,所以房间一年四季的温度有差异,皇帝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在不同的房子里住,那是多么新鲜的感觉呢,可这样的感觉只属于圆明园。

水是流动的,因为水流的冲击,园子里就形成了不同的地面区域,地面与水,以及水边的土丘一旦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这里就是建楼造亭,树碑立阁的所在,水因丘形,丘因地势,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位置的所在,由是就诞生了镂月开云、慈云普护、茹古烁今、碧桐书院、上下天光、廓然大公、别有洞天的景观,即便是平淡无奇的所在,也架不住匠人十分的灵光闪现,他们会在平地处建造一个观鱼台,名字就叫“坦坦荡荡”。

水不仅延展了弯弯曲曲的回路之长,而且制造了山重水复的意境,即便身处很小的一片区域,因为水的蜿蜒,瞬间将空间延展了很多倍。走在溪流边,常有曲径通幽之感,可这是皇家园林呢,这样的水多懂得人间的诗情画意呢。

建筑都沿水而建,水可以在夏天制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谧和清凉,在冬天可以形成“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坚实和凝重,水是柔弱的,又可以是固若金汤的。水不仅是建筑的装饰,水也是可以被装饰的,比如福海中间的方丈、瀛洲和蓬莱三个小岛,一看就知道匠心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这里体现了古代水域设计的灵魂。

因为水,乾隆在东北角建了费水的大水法,这样的西洋景将水做了最精妙的应用。可惜,水没听这些洋设计师的话,花巨资兴建的喷水设备,其实没有正常使用几个年头。按照中国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中,水是克火的,可最终,还是一场大火把这个万园之园化成了灰烬。

无水不成圆明园,说的是没有水域的变化,也就没有圆明园之美。可因为圆明园的水不足以成势,最后还是毁于火中,这真的是天地间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