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哪吒2》从“我命由我”到“规则由谁而定”的哲学跃迁

《哪吒2之魔童闹海》这部影片,跟前作相比可以说是一种更深刻的哲学探讨。它延续了前作中“逆天改命”的主题,不过这一次,故事

《哪吒2之魔童闹海》这部影片,跟前作相比可以说是一种更深刻的哲学探讨。

它延续了前作中“逆天改命”的主题,不过这一次,故事的焦点从个体命运的斗争逐渐转向了更为复杂的社会规则。

本片中的哪吒和敖丙,尽管在天劫后保住了灵魂,但他们的肉身却面临消亡的危机。

在绝望中,太乙真人试图用七色宝莲来帮助他们重塑身体,却意外地卷入了仙界与龙族之间错综复杂的权力阴谋。

这个寻求重塑身体的旅程,不仅是对他们自身存在的考量,更成了他们对抗既有规则、反对阶级压迫的战场。

影片的叙事结构围绕着哪吒和敖丙的“三次变身”展开,描绘了他们从单纯的孩子成长为少年,敖丙则从龙族太子蜕变为反叛者。

同时,反派无量仙翁的形象也在剧中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最初的伪善领袖转变为贪婪剥削者。

这三位角色的转变暗示了身份与阶级的流动。

而仙界以“规矩”之名镇压龙族,无量仙翁以炼丹之名来榨取底层力量,哪吒和敖丙的联手则代表着一个底层少年的反抗。

侣行在这场看似神话般的战斗中,获得了更深的意义。

陈塘关的覆灭、申公豹家族的牺牲、以及龙族内部的背叛,最终酝酿出一场极具戏剧性的“火中涅槃”。

哪吒在关键时刻做出肉身献祭的选择,施以新的生命,而敖丙则挣脱了自己血缘的束缚,直面阴暗的家族现实。

这场战斗不仅在于肉身的重塑,更是对“何为正义”的根本性反思。

如果说第一部《哪吒》用“我命由我不由天”启蒙了个体英雄主义的火焰,第二部则将视角更为深远,从“规则由谁而定”的问题出发,扎根于对结构性压迫的直指。

我认为,导演饺子这里完成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主题跃迁:个体反抗不仅需要个人的勇气,更需要对制度性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批判。

无量仙翁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仙界资本家”的优秀写照。

这位反派角色借着“天庭规矩”的名义,将龙族及底层妖族视作不可或缺的炼丹原料。

他甚至不惜操控龙王之间的内斗,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

这种在影片中显现的“制度性剥削”,在当今社会并不罕见。

在职场中,要是有领导以“降本增效”的理由来裁员,或者地产公司以“编制”来限制员工创造力,这些情节无疑与影片中的情节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哪吒的成长带有一种残酷但又浪漫的气息。

他失去了母亲,割舍了自己的肉身,从而得以透视规则的本质;而敖丙则是在目睹家族为权力相互残杀后,才真正摆脱了“龙族太子”的身份焦虑。

这种“以痛换悟”的设定,恰恰构建了与传统英雄叙事中那种爽快至上的逻辑的分歧。

导演在试图传达着一条重要信息,即真正的成长并非是击败敌人,而是意识到规则如何将所有人异化为棋子。

当哪吒愤怒地吼出“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时,这不仅是少年的对抗,更是对制度性暴力的有力控诉。

影片以道家哲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基础构建,却注入了反叛者的灵魂。

三次变身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奇观,更是对“秩序—突破—新生”哲学的深刻演绎。

无量仙翁从和蔼可亲到变身为畸形怪物,这一切都隐喻着权力对掌控者的异化。

而哪吒浴火重生的形象,象征着打破轮回的真正可能性。

这部片子的成功,尤其是其票房的奇迹(截至2月26日已经超过138亿),在某种层面上对当代年轻人的情绪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当面对“996”工作文化和“考编上岸”的压力时,哪吒的那句“因为我们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不禁成为了一面抗争的旗帜。

这句话提醒我们,成熟未必意味着妥协,规则也不一定是真理的化身。

影片结尾,哪吒和敖丙虽战胜了龙王与无量仙翁,却并没有迎来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团圆结局——母亲的逝去、龙族的分裂,以及仙界的腐朽,仍是一系列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种“胜利中的残缺”恰恰是影片深刻之处:规则不会被完全推翻,但每一次的反抗都在不断动摇着它的根基。

某位豆瓣网友说得好:“封神的本质是权力的再分配,而哪吒揭开了这层伪装”。

当我们对哪吒的反叛义举感到热血沸腾时,真正燃起的,或许是内心那份尚未被规则驯服的渴望。

期待未来的《哪吒3》,不仅是神话的续集,更是现实的又一次挑战。

当年轻人洗去青涩,他们是否能在破碎的规则废墟上,重新建立新的秩序?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并不重要,但关注点在于——我们依然相信“改变”是值得尝试的。

评论列表

游戏人间
游戏人间 2
2025-03-25 11:21
就骗大陆人吧,明明贺岁档最烂的,却吹成了最好的,没文化没道德的或许觉得还行,有些农民看潘长江的电影也觉得很好,当然潘长江的电影不是没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