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踢完老美屁股,又把大毛方案给否了,熊猫这是要上天吗?这不,美吹们又借机炒作“背刺论”,要我看,这反倒说明中俄关系更紧密了。

事情是这样的,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近日公开否决了俄方提出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线,过境哈萨克斯坦的方案。
这个方案从2019年就开始谈,双方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路线和价格,后来俄乌战争爆发,再加上后续影响,谈到现在还没谈拢。
大毛刚开始提出的路线要过境蒙古,这点心思大家都清楚,毕竟外蒙当年脱离,就跟大毛的爸爸有关,但这都是历史旧账,今天咱们只谈现实。
如果按照这个方案,每年的过境费加上附带收益,蒙古就能白赚十几亿美元,而多出来的成本,自然也要由东大承担。
可是,就算大毛想白给这么大的便宜,人家蒙古还不一定想要,因为他们被老美弄得春心荡漾,总想绕开中俄,搞第三国外交。
就在上个月,蒙古议会把管道环评预算砍了一半,转头批了跟老美的稀土勘探项目 。但是,就蒙古这地缘位置,心可以随便跑,但身子可不一样。
蒙古国这种骑墙做派,让大毛想起了北溪被炸的场面,加上后来二毛不续签过境协议,导致欧洲天然气市场被老美抢走,于是,大毛就把蒙古晾在一边。
然而,地缘思维已经深入到大毛骨髓,在他们提出的方案里,又要过境哈萨克斯坦。
很多网友就搞不明白,明明是两国的天然气买卖,为啥大毛非得拉上第三国?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你还真说对了,就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方便没事找事。
如今整体局势对大毛不利,俄乌冲突眼下也停不了,每天花钱如流水,美西方制裁也不放松,所以在管线谈判上,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但事情总有变数,等以后不打了,觉得燃气价格太低,自己不好意思毁约。这时候有个过境国家,是不是就有机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一下协议?
所以,在大毛的管线方案里,永远都有第三方国家。但战略高手东大,哪能看不出这点心思,不仅手段一点不输大毛,而且还有理有据、有时间。
我们提出的新方案,是途经大毛的后贝加尔斯克,直通内蒙满洲里,各种管线监测设备,也要修到我们这一边,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搞事。
这还没完,我们提出的燃气价格参考依据,是大毛国内自用价,而大毛的参考依据是欧洲能源价格,中间差距不是一般大,难怪谈了这么久也谈不拢。
过去,大毛在俄乌战场上一直处于有利态势,所以也不是很着急。但是,比起靠卖能源续命的大毛,作为甲方爸爸,既然你不急,那就放一放。
前一阵,就在老特关税战一通王八拳后,大毛觉得机会来了,他们的能源部副部长突然宣布,愿意向东大无限量供应能源。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我们当然感谢他们的好意,但是路线和价格,一定要提前谈妥才行,毕竟这期限可是30年。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我们可不能给自己埋雷。
首先,大毛提出的新过境方案,并不具备可行性,因为现有管道运输,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行。况且我们跟土库曼斯坦已经签了协议,仅仅因为大毛价格便宜一些,就要挤压土国的份额,这种事我们咋能干?
从生意角度上看,大毛想把气卖贵一点,我们想花更少的钱,这都无可厚非。大毛想通过过境,慷东大之慨,拉拢第三国,这也只是一厢情愿。既然是生意,就各算各的账,得彼此都同意才行。
目前的情况是,大毛的过境方案我们否了,提出了直通两国的新方案。至于价格也还在谈,欧洲价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大毛国内价也不现实,毕竟人家也得赚钱。
所以,在二者之间取个中间值,估计还差不多。如果大毛不愿意的话,那就继续拖着,反正有一点,过境第三国肯定没戏。
但大毛没有多少时间,欧盟预计在2027年,完全停止对大毛的能源依赖。一旦失去欧洲能源市场,大毛的进账将大幅缩水。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着急敲定二号管线的原因。
我们也不想趁人之危,但价格一定要公道,欧洲是发达国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大毛非要按照欧洲价格卖给我们,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况且,这次线路和价格谈判非常关键,除了能让我们用上更安全、更廉价的天燃气外,还关系到我们对国际能源定价权。
国际能源价格虽然是买方市场,我们也是能源消费大国,但定价权依然掌控在美西方手里,所以大毛才拿欧洲的燃气价格说事,不过,这种局面正在悄悄改变。
说到这您可能要问:绕个路跟定价权有啥关系?
看看北溪管道被炸的教训就懂了。当年大毛卖给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全看伦敦交易所脸色。德国更悲催,连燃气阀门的控制权,都不在自己手里。
咱们坚持的直连方案,管道全程都在中俄领土范围内,就连气压波动0.1%,我们的技术都能监控。这相当于把定价谈判的砝码,从华尔街的交易所,搬到了满洲里的接收站。
咱们的路线和价格谈判,是盯着美西方的能源定价权去的,跟大毛的伙伴关系不会受到影响,该支持还会继续支持,但事情一码归一码。
现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供大于求,老美页岩气疯狂出口,欧洲拼命建LNG码头,咱们多等一天就能多砍一点。
对东大而言,能源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咱们在南海造岛、在巴基斯坦建瓜达尔港、在缅甸修管道,哪一个不是冲着能源命脉去的?
大毛这条管道不过是拼图的一块,早修晚修不影响大局,我们不能因为过境第三国,承担不必要的战略风险。
大毛现在嘴上硬气,但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作为卖方,当然希望价格高一点,可惜它说了不算,要是大毛经济好点,不指望卖能源的钱,那也无所谓。
可现在,每天打仗花钱如流水,如果卖能源的钱也没有了着落,俄乌战场上的优势还能不能维持,就不好说了。
中俄虽然是战略合作伙伴,但毕竟各有各的利益,为燃气管道吵架不代表翻脸,反而是都想把日子过好。
大毛还是不明白,跟东大打交道要懂得让步,因为我们的原则是: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一丈。
东边不亮,西边亮。
大毛的格局还得放大,这样才能追上东大的脚步,摆脱经济发展的困局。
作为局外人,我想对大毛说:你们的软肋在经济,而不是能源,被西方拿捏了这么多年,还在能源上打转,这一点不改的话……
嗯,这一点不改的话其实也挺好,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