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刘烨14岁的混血儿子刘诺一登上法国黄金档新闻节目,引发中外网友热议。镜头前的少年褪去了《爸爸去哪儿》时期的稚气,以流利的法语和沉稳的谈吐向观众介绍自己主演的中法合拍电影《熊猫月亮》。
他身着一件简约的白T恤搭配深色外套,标志性的黑色刘海短发下,隐约可见唇边新生的小胡子,略带棱角的下颌线条与母亲安娜如出一辙。

当被问及拍摄趣事时,他笑着分享与真实大熊猫演员互动的经历:“它们用爪子扒拉竹子的样子特别可爱,片场所有人都被萌得走不动路。”
这番从容不迫的表现,让人几乎忘记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少年,正是十年前那个操着魔性东北口音、在综艺里满山疯跑的“混血小王子”。

时光的魔法在诺一身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曾经占据半张脸的圆润大眼睛如今嵌在轮廓分明的面庞上,浓密的眉毛与高挺的鼻梁撑起立体的骨相,深邃的双眼皮下眸光流转时,既有东方少年的清朗,又带着法式早熟气质。
这种跨越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电影《熊猫月亮》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他饰演的角色需要在四川山林与巴黎都市间穿梭,与法国影后级演员上演跨国母子戏码。

更令人惊喜的是,父亲刘烨也在片中特别出演,虽然戏份不多,但父子同框的画面让观众直呼“基因的力量太强大”。拍摄期间,剧组辗转成都熊猫基地取景,诺一不仅近距离观察国宝的生活习性,还跟着饲养员学习护理知识,这段经历被他形容为“比演戏更珍贵的生命课堂”。
褪去星二代光环的诺一,其实早已在话剧舞台默默耕耘多年。自从十二岁加入北京某青年剧团后,他便沉浸在《雷雨》《茶馆》等经典剧目的排演中。

每周三次的戏剧课雷打不动,化妆间里常见他对照着镜子反复练习微表情的身影。“有次他为了演好《骆驼祥子》里拉车夫的喘息声,专门去胡同里跟着快递小哥跑了三条街。”剧团老师透露。
妹妹霓娜受哥哥影响,去年也开始接触舞台表演,兄妹俩在莎士比亚戏剧节上同台飙法语对白的视频一度刷屏网络。他们高挑的身形与深邃的五官在追光灯下极具张力,谢幕时九十度鞠躬的仪态,又透着中国传统教育的浸润。

这份跨越东西方的成长密码,源自刘烨与法籍妻子安娜独特的教育理念。不同于多数明星家庭将子女推向娱乐圈,这对父母选择为孩子筑起“文化缓冲带”。安娜每年暑假都会带着孩子们回到法国小镇,在祖父经营的葡萄园里学习酿酒,冬季则回到北京胡同体验包饺子、写春联。

诺一的法语带着普罗旺斯阳光般的慵懒腔调,说起京片子却又透着地道的胡同味儿。这种文化自觉性在《熊猫月亮》拍摄期间尤为凸显——当中法团队因叙事节奏产生分歧时,诺一会主动用双语为双方解释文化差异,被导演笑称为“最年轻的国际制片人”。

如今站在法国电视台镜头前的诺一,已不再是单纯依靠混血颜值惊艳众人的萌娃。当他用带着颗粒感的少年嗓音讲述戏剧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恍惚间能看到父亲刘烨在《蓝宇》片场揣摩角色时的专注神情;而当他切换法语畅谈电影创作理念时,母亲安娜筹办中法文化论坛的身影又仿佛与之重叠。

这个在话剧后台写过作业、在熊猫圈舍捡过竹叶、在葡萄架下读过莫里哀的少年,正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在东西方文化的土壤里扎根生长。正如他在采访结尾所说:“演戏就像挖宝藏,每次翻开新剧本,都能遇见另一个时空的自己。”或许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忘记“刘烨儿子”的标签,只记住演员刘诺一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