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那些年,许多摊点摆在校门外,为了与摊贩们无止境地周旋,校长亲自投入了战斗。想不到时过境迁,商家竟“进军”到校园内,学校还为其提供房舍为“据点”,真的令人不禁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一)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刚调入这所初级中学时,看见学校大门前摆摊设点,热闹非凡。
而在学校大门前的公路对面,竟有两间用铁皮围成的简易店面,店主分别是本校的两位教师家属。这两间铁皮棚,可以说是严重影响了校容校貌。
本应是清静之地的学校,大门前竟有此混乱不堪的情景,而且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这引起了有关部门领导的注意,要求学校方面必须全力整改。
乡教委(这个机构今已不存在)为惩戒在校门边搭棚经营的两位教师的家属,特地调离了这两位教师至外校,可谓是敲山震虎、釜底抽薪,动真格的了。
校门外的两间铁皮棚虽然撤去了,可是摆摊设点的情况依然存在,难以禁止。我经常看见某校长就像城管一样,在与小摊贩“扯皮条”,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各不相上。
某校长还常常气汹汹地走出校门,把小贩们摆放着商品的桌子掀翻在地。
严重冲突的一次,是某校长竟与一位教师家属的父亲动起手来(这位父亲为其女儿在校门外做生意被某校长斥责而“抱不平”)。
学校领导不只一次地在教职工大会上,要求各位班主任和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进校后就不准到校园外走动,不要买“三无”产品,注意食品卫生,防止吃了垃圾食品而造成中毒事故。

(二)为了扼制和消除校门外如同菜市场的景观,学校领导还请来了公安人员,在距离学校大门五十米处,用白漆划了一条宽度约三寸的长长的线,言下之意:坚决拒绝小商小贩们进入校门外五十米以内从事一切经营活动!
面对这种“拒之门外”的情形,有的教师家属竟别出心裁,在教师的房间里偷偷摸摸地搞起买卖来。为此,校领导亲自约谈与之有瓜葛的教师,令其回去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不在校园内从事商品经营活动。
迫于学校领导的无形压力,教师房间成为小商店的现象只能说是昙花一现。

(三)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其实,还不到三十年,形势来了个大反转:商品交易向学校更深处“进军”,校园内竟然开起了超市。
大约五年前,学校食堂首次对外承包。与此同时,承包商趁机顺便开设了超市,学校还为其提供了相当于两间教室那么大的场所,并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电、水等设施全都是由校方负责配置。.
一到下课,学生们就冠冕堂皇、大摇大摆地走进超市,购买的绝大多数是各式各样的零食和饮料。从此,校园内到处都是色彩各异的垃圾纸和五颜六色的饮料瓶,每天安排两班人马打扫也无济于事。
出于一种悲天悯人的义愤,有一天,我鼓足勇气,走进现任校长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就对校长汇报道:“据说上面有规定,校园内不准商品经营活动,我们学校为什么允许……”。
这位校长不假思索地笑着回答:“允许有一家。”
我作为一位教师,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再纠缠下去毫无意义和用处,只会招来一个“冒失鬼”的称号,于是悻悻然就此打住。
而在教职工大会上,再也听不见校长和学校有关部门领导,强烈要求教师们警告学生不许下课购买零食等这样的话了。

(四)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究竟是何种原因呢?
我不敢乱猜,也不能乱说。
这些年,校长换了一茬又一茬。是不是与校长治校的理念有关呢?我也不清楚。
但有一点我想说,当年为了此事与人动手的那位校长已退休了,但仍住在本校,他每天都会看到学校里的超市卷闸门敞开着,学生们从从容容地出出进进,不知他会作何感想,其情何以堪?
这学期开学一个多月了,学校里的超市大门始终被锁着,我还以为学校里的超市终于取缔了。有人知道内情,说是某某省出了食品安全事故,为避风头,学校超市暂停营业。
就在我写作此拙文时,这个超市又开始经营了,大概是风声过去了吧。
想不到,校园内竟然也有商场上的“地道战”、“游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