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地区遭受暴雨灾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在民间救援和居民紧急撤离危险地区的紧急时刻,却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前往涿州的多支民间救援队和大量居民撤离车辆被卡在邀请函和收费站,导致情况十分混乱。
在舆论的压力下,前往涿州的民间救援队不再需要当地的邀请函。当地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回应称,他们没有收到上级关于免费通行的通知。这样的情况让很多人想起了2008年南方大雪灾害时国家采取的政策,即在紧急状态下免除高速公路通行费。
近年来,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在紧急情况下,许多人只知道等待上级的指示,而不懂得灵活变通。例如,2021年河南郑州遭遇历史罕见的暴雨灾害,导致严重的城市内涝,其中包括郑州地铁5号线发生严重水浸事故。据透露,在暴雨来临前,当地气象局多次发布预警,但是郑州地铁运营管理方、车辆调度负责人以及交通管理部门都在等待上级的命令,而没有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应急措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省政府公开表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能一味等待命令,而是要迅速做出决策,科学应对,根本不能等级分明。
在过去的三年疫情期间,发生了许多因为基层工作人员、执法人员以及保安等缺乏灵活变通而导致的悲剧事件。这些事件导致了严重后果,甚至不得不发布文件,要求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而延误患者的治疗。
近年来,"层层等命令"和不愿变通的现象盛行,实际上是由于一种官僚主义思维的蔓延,这种思维模式在社会中导致了责任逃避,只知道向上报告,看似遵循制度和规则,却实际上损害了社会的灵活性和活力,甚至侵蚀了民众对制度和规则的信心。
这种现象的盛行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首先,组织内部的人的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组织成员缺乏责任感,只追求个人利益,不愿意承担责任,那么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就会倾向于等待上级的指示,以便将责任推卸给上级,而不是采取主动行动。然而,仍然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勇于变通,因为他们具备责任感,知道何时采取适当的行动。
其次,权力结构也在影响这种现象的扩散。如果一个组织拥有僵化的、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基层工作人员可能会受到上级的强烈约束,难以灵活应对紧急情况。这种单向度的权力结构可能导致上级过于繁忙,不得不处理琐事,而基层人员则陷入被动等待上级指示的境地。在这种权力结构下,人们会更加关注上级的意图,为了迎合上级而不断加码,忽视了真正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初衷。
总之,在中国社会,这种现象的盛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人的思维方式、组织文化、权力结构等多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培养责任感、强调灵活变通的教育和培训入手,同时也需要在组织内部建立更加平衡和透明的权力结构,以促进更好的决策和行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