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怀霖济物 2022-12-03 20:53:15

唐朝的诗人朱庆余有一首诗,很有名,诗是这样的: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在描写娇妻新婚的心情,也有画眉之乐的喜悦,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首诗是一首隐喻诗,实诗人朱庆余写这首诗的本意,并不是在写真正的新婚故事。

这首诗的名称是【近试上张水部】,或是【闺意上张水部】,朱庆余的这首诗是写给他的老师张籍的,张籍当时的官任水部员外郎,所以叫做张水部,所谓的老师,并不代表指导论文,获取学位。老师的意思指的是年轻的后学,与前辈的长者,有比较多的互动,后学会经常向前辈请益,长者也会找机会来提携后进,双方就会以师生来作为彼此关系的定位。

所以这首诗,其实是一首很好的隐喻诗,朱庆余写这首诗,是在向张籍请教,张籍对他的作品是否表示满意,所以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是:我最近完成了一些作品,准备呈示给当朝的前辈们,我已完成了准备工作,想先给老师您私下看看,我的诗文是否深浅有致,还是需要再做斟酌?

这首隐喻诗,写的优美又很实用,的确是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张水部老师收到了朱庆余的诗,看到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显然也挺受用的。想到学生如此的婉约有才,很高兴,所以回了一首诗,诗是这样的: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也是一首隐喻诗,朱庆余是越州人,今天的浙江绍兴,所以张籍用了,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来形容朱庆余是浙江的美女,也有一定的自信心,齐纨未足时人贵,虽然一身的穿戴不像别人那么奢华,一曲菱歌值万金,只要开口一曲菱歌,就会举座四惊,令人艳羡。菱歌说的是越州采菱时节所唱的歌曲。

所以,张籍的隐喻诗的真正含义是:庆余啊,你是越州才子,你自己也知道你的才华好,就算你现在的名位不很高,但是只要你的诗文一出,必然会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的。

张籍当时名重士林,经过他的夸赞推举,对于朱庆余的成名,果然也有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说到张籍,还有一首有名的隐喻诗。我觉得这首诗张籍写的蛮委屈的。诗的名字叫做【节妇吟】,诗是这样的: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当时是唐朝后期的唐宪宗时代,藩镇专横,尤其是当时的平卢(现山东东平)节度使李师道父子三人,割据一方,最为跋扈,李师道非常仰慕张籍的学识,决定邀请张籍,来为自己效命。

张籍很为难,如果断然拒绝,后果难料,说不定李师道就会找个借口把他给抓了或杀了,如果贸然接受,将来李师道造反,自己成了叛臣,后果也很堪忧,所以,张籍决定委婉的拒绝,如何委婉拒绝呢?他就自比是节妇,写了这首【节妇吟】,为了不让李师道不舒服,最后还说: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中国文人的委曲求全,为了拒绝权臣的邀约,把自己说成了可怜的小媳妇,也真是可怜极了,当然这首诗是写给武人李师道的,遣词用字,相对来说,比较直接,不像前两首那么的婉约了。

这几首有名的隐喻诗,是取自于张籍与朱庆余师生俩人,有趣的是,师生俩人写的隐喻诗,都是拟托闺情与闺怨的写法,把自己比拟作女性来写隐喻,看来,这两位诗人,基本上的确是一个风格、一脉相承,怪不得师生情谊深厚了。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是张籍的【节妇吟】在先,朱庆余认同了张籍的风格,才写了近试上张水部?还是朱庆余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在前,或多或少激发了张籍写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我就不知道了,是否有高人可以指点我答案呢?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