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的青少年,大多都只为学习和友情而忧愁,但战争年代的青少年,却要早早扛起原本不属于他们的责任。
20世纪30、40年代,中华民族迎来亡国灭种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无数“童子军”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上了战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童子军”肩负起了政治宣传、对敌侦察、工艺训练等多种任务,部分“童子军”甚至直接参与到对敌作战中。
类似的事情不仅发生在中国战场,也发生在当时的世界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全球大多数国家席卷其中。就连主动发起战争的纳粹德国,到了战争后期,也不得不急召青少年入伍。16岁的汉斯·格奥尔格·亨克就这样成为了一名德国士兵。
在被迫拿起武器的时候,他还是勉强装作大人的样子,但当他被美军俘虏之后,这种“大人的坚强”立刻消散一空。他被询问想怎么死,给出的4字回复实在令人动容。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便兴起了所谓的纳粹主张。
但纳粹获得民意、开始起到大范围影响,还是在希特勒上台、积极挽救经济之后。此后,德国的命运走向就迅速拐进了一条激进的路线,没过多久,世界上许多国家也被迫卷入战乱。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纳粹德国在一开始就展现了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一段时间里,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可谓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只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哪怕不复以往,却也是德国的强敌。
面对英国这个“硬骨头”,纳粹德国最终也不得不改变原本的计划,调转枪口对准苏联,从此开启多线作战。
如果是一对一,纳粹德国基本不可能成为输家,但开启多线作战后,同时面对多个强敌,纳粹德国再厉害,在长时间作战、后勤补给跟不上之后,也会越发显露出疲态,激起对战国的更强斗志。
在想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纳粹德国的高层只能想方设法地忽悠自己的士兵和民众,使其继续保有“信心”,继续投入作战。但这也只能在有限时间内起到作用。德国的败势越发难以遮掩。
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主力先后在战场上丧生,纳粹德国想要继续作战,就必须快速补充新鲜血液。
这个时候,能上的大人基本都被赶上了前线,希特勒只能把眼光投向还未成年的孩子们身上。不久后,德国官方发出通知,开始在国内征召16岁以上的青少年。
这些长期处在纳粹思想洗脑下的青少年们,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纷纷响应号召,加入到希特勒青年团、希特勒青年师等组织,开始接触军事化训练,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留给这些青少年的时间并不多。在经过短期训练之后,他们就陆续被投放到了一线战场上。为激发他们的斗志,德军宣传部全程跟进对他们的追踪报道,甚至从其中树立起“作战榜样”。
比如,1945年,德国反击成功后,参与作战的年仅16岁的传令兵威利·许布纳就被授予了二级铁十字勋章,他也因此成为该勋章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无独有偶,在威利·许布纳之后,还有19位在战斗中表现优异的少年士兵也得到了希特勒的亲自授勋。
他们被作为“胡萝卜”吊在了“拉磨的驴”面前,极大地激起了这些少年士兵们的强烈斗志。
然而,在这群少年士兵里,有义无反顾上前线的人,自然也会有被赶鸭子上架的人。
16岁的德国士兵汉斯·格奥尔格·亨克就是后者。在德国,汉斯是一个十分普遍的名字,其普遍程度就相当于中国随处可见的“张伟”。
如果德国没有走上侵略世界的道路的话,出生在和平的年代的汉斯,也很可能会度过像其名字一样普通且平静的生活。但汉斯·格奥尔格·亨克不幸地成长在了二战期间。
汉斯的家境十分普通,他是德国底层人民所生的孩子。为谋求生存,他的父亲日以继夜地在工厂劳作,但每天十几个小时地付出,却只能换回一点点勉强可以果腹的粮食。
劳累、饥饿和疾病,最终带走了这个年轻父亲的性命。1938年后,失去父亲的汉斯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但在他还没来得及长大的时候,二战爆发了。
战乱之中,德国许多工厂停工,工人也相继失去了工作。他的母亲也很快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并因种种原因,溘然长逝于1944年。
15岁的汉斯成为了孤家寡人,必须承担起养活自己的重任。这个时候,二战已经到了进入到了后期,德国也因连连溃败,出现了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开始面向国内招募16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士兵,一年后,16岁的汉斯应征入伍。
汉斯参军,更多的是填饱肚子。他过了多年忍饥挨饿的生活,听闻参军能吃饱饭、未成年的士兵每周还能有3.5升牛奶的供给之后,他就果断加入到军队里。
最早的时候,他被分配到德国空军部队服役。但因为相关工厂陆续被摧毁,能够派上用场的飞机也越来越少,空军部队就不再需要这么多的人员。汉斯也很快被调往更危险、更需要人手的陆军部队。
一直到这个时候,汉斯都没有到前线作战的经历,德军里的其他成年士兵也没有指望他能派上大的用场,只是让他在炮兵部队中充当杂役,做一些搬运炮弹之类的打下手的工作。
就这样,汉斯在新的部队扎根,并不用上前线,保全了自己的性命。然而,1945年4月,汉斯还是迎来了他人生里的最大的一场劫难。当时,他所在的炮兵部队在转移过程中直面了苏军,并很快被击溃。
在部队开始大逃亡的时候,汉斯幸运地躲过了苏军的追赶,但不幸的是,他逃进了驻扎有美军的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地区,在尚没能作出反应时,就已经被美军所俘虏。
抓到的是一个16岁的德国士兵,美国大兵在放松之际,也起了调笑的心思。他们故意恶狠狠地吓唬汉斯,逼问他想要哪种死法。汉斯哪里能够见过这样的场面,很快心理防线就全面崩溃。
他被吓得大小便失禁,脸上也布满了泪水。但为了活命,他还是微弱地发出了恳求,说出了4个字,那就是“请救救我!”
这一幕正好被随军摄影记者约翰·弗洛雷亚用相机记录了下来,之后作为二战最经典的瞬间,引发人们无限地思考。
而当时在场的不少美军,也在汉斯哭着说“请救救我”的时候陷入了沉默。部分情感丰富的美军还跟着难受地掉下了眼泪。
作为吓哭汉斯的补偿,他们给汉斯拿来了面包和水。在汉斯吃完后,他们把他连同之前抓到的一些德军俘虏一起转交给苏联军队。苏军在对汉斯的过往做过调查后,以汉斯年纪尚小、参战时间不长、死去的父亲还是一名共产主义者为由,释放了汉斯。
汉斯也因此逃过一劫,没有被转移至西伯利亚俘虏营地,而是恢复了自由,在之后与一名女护士结婚,过上了平淡但平静的生活。
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16岁的汉斯只会是一名普通的学生,过着平静、没有什么波澜的学习生活。
但二战的爆发,却让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不得不走上战场,直面动荡的国际纷争。当他发出“请救救我”的求救声后,幸运地,他的声音传到了美军、苏军的耳中。
后者有所动容,最后放了他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