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前,相关部门对汽车消费市场政策做了最新调整。简单总结起来就是:稳定燃油车消费,鼓励发展混动车。
唉?这些年不是一直在大力支持新能源嘛,怎么突然就变了?
根据相关部门显示的,新能源车企的纳税要远低于传统车企。以国内两巨头吉利和比亚迪为例:2022年吉利汽车集团纳税474亿元,而只做新能源的比亚迪汽车公司纳税“仅”185亿元,只有吉利汽车集团的不到40%。同时,同为主攻燃油车的一汽大众同年纳税也在400亿元左右。
税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新能源车技术壁垒依旧无法打破,使用体验远不及燃油车!
例如刚刚过去的假期,高速充电站不出意外地出现了排队数小时等充电,为抢充电桩大打出手的可笑事件。这些年的新能源车虽然电池容量密度越来越高,单次续航里程也越来越长,但“充电慢”这一最根本的痛点始终存在。大电池带来更长的续航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充电次数,但也会增加充电时间。所以,新能源车长途出行的便利性几乎为0。
其次,就是电池安全问题。短视频平台上隔三差五就能刷到新能源车起火的消息,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如果连最起码的安全可靠都保证不了,显然是不行的!
另外,我国地域辽阔,包含多种气候带、温度带。在东北以及大西北,面对漫长的冬季低温,新能源汽车也无法保证各项性能的稳定输出。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只能在气候温暖且公路网络与基建发达的地区使用。
然后还有最讽刺的一点,新能源车曾经主打的“环保”,其实是一个幌子!众所周知,全球的发电主力是火力发电。以我国为例:全国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80%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来自火力发电。新能源车所谓的“零排放”只是在行驶过程中,并不是整个用车周期都能做到“零排放”。甚至用电的碳排放比烧油的更多。再加上动力电池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在回收降解时也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
其实在新能源车大火的这些年,依然有不少冷静的小伙伴坚持认为燃油车才是YYDS。当然,新能源车在 部分使用场景下也有它们的优势。那些打算买车的朋友们,这次政策的改变会影响你买车的选择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