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别让美味变隐患!警惕食源性疾病,守护全家饮食健康

据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和预防要点,结合当前季节(4月,即将进入夏季高发期)以下是避开食源性疾病高发期的具体建议:一、高发

据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和预防要点,结合当前季节(4月,即将进入夏季高发期)以下是避开食源性疾病高发期的具体建议:

一、高发期时间与原因

1. 高发时段:

通常为 4月至10月(夏季为主),此时气温高、湿度大,利于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毒(如诺如病毒)和寄生虫滋生,且食物易腐败变质。

2. 高发诱因:

食物储存不当(如常温放置时间过长);生食、冷食(如刺身、凉菜、未洗净的瓜果);加工过程交叉污染(生熟不分);餐饮卫生不达标(尤其路边摊、聚餐时)。

二、针对性预防措施

1. 食材选购与储存

现买现吃:避免一次性购买过多易腐食材(如海鲜、肉类),尤其高温天。生熟分开:生食(如蔬菜、水果)与熟食(如卤味、剩菜)分开放置,刀具、砧板专用,避免交叉污染。低温保存:肉类、海鲜及时冷藏(0-4℃)或冷冻(-18℃),剩饭剩菜密封后冷藏,且不超过24小时。拒绝变质:丢弃有异味、变色、黏滑的食物,即使加热也可能无法杀灭毒素(如霉菌毒素)。

2. 加工与烹饪

• 彻底加热:肉类、蛋类确保熟透(如蛋黄凝固),海鲜贝壳类需完全煮开,避免“溏心蛋”“生腌”等风险吃法。

• 生熟分开处理:处理生食后洗手、清洗厨具,避免直接接触即食食品(如凉拌菜)。

• 洗净食材:水果用流水搓洗或盐水浸泡,蔬菜焯水去除农药残留,生豆芽等易污染食材需充分清洗。

3. 饮食与外出注意

• 减少生冷:夏季少喝生水、少吃凉菜、刺身,选择热食(如汤面、蒸煮类)。

• 聚餐谨慎:避免无证摊贩、卫生条件差的餐馆,自助餐注意食物是否变质、保温是否达标(如凉菜久置室温)。

• 自备饮食:外出时携带密封盒存放食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如车内)。

4. 个人卫生与应急

• 勤洗手: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用肥皂洗手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 补充水分:高温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多喝温水,避免冰水刺激肠胃。

• 及时就医:若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保留剩余食物样本,及时就医并说明饮食情况。

三、特殊场景注意

• 端午节:警惕霉变粽叶、生咸蛋沙门氏菌污染,粽子彻底加热后食用。

• 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如豆瓣酱、米酒等,避免杂菌污染,观察是否有异味、霉点。

• 雨季过后:注意水源卫生,避免饮用井水、河水等未经处理的水。

总结

避开食源性疾病高发期的核心是 “预防为主”:在气温升高前提前调整饮食卫生习惯,高发期内严格把控“食材新鲜、生熟分开、彻底加热、清洁到位”四大原则,降低感染风险。尤其湖北夏季湿热,需重点关注食物储存和加工细节,守护饮食安全。

原创:胖瘦食安圈

2025年:第1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