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错用阿司匹林致胃出血!吃阿司匹林最怕5个错,不想出血牢记3点

52岁的钱先生脸色有些苍白,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消化内科检查。检查报告显示血红蛋白仅剩6g/L,胃镜发现胃部多处溃疡出血。

52岁的钱先生脸色有些苍白,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消化内科检查。检查报告显示血红蛋白仅剩6g/L,胃镜发现胃部多处溃疡出血。为何会出现突然地胃部出血呢?

原来,就在1年前,他刚接受心脏支架手术,术后严格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医生也嘱咐他术后尽量戒酒。但“好酒如命”的钱先生总抱着侥幸心理:“少喝点没事”,从刚开始只喝一点,到后来发现喝了没事,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喝起来,还经常醉酒。

直到半个月前,钱先生开始出现黑便,一开始他并没在意。可是一连半个月都是黑便,家人看他脸色也越来越差,这才觉得有些不对劲,赶紧在家人的陪伴下就医。

其实钱先生的案例并非个案,临床数据显示约32%的心血管病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仍存在饮酒行为,其中19%因此发生过消化道出血并发症。

一、阿司匹林的两面性

对于心脏支架术后患者,阿司匹林是维持生命的重要防线。它通过不可逆抑制环氧化酶-1,使血小板失去聚集能力,将血栓形成风险降低70%-80%。但这一特性如同双刃剑——在预防血栓的同时,也会削弱人体正常的止血功能。

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人群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2-4倍。这种损伤机制包含双重打击,除了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化学性损伤,还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黏膜防御能力。对于支架术后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这种风险还会成倍放大。

二、酒精+阿司匹林=出血风险增加

如果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还在随意饮酒,这种出血风险还会继续增加。

首先,乙醇本身是强效黏膜刺激剂,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胃酸分泌。当它与阿司匹林协同作用时,对胃黏膜产生的损伤效应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呈几何倍数增长。

其次,酒精会竞争性抑制肝脏代谢酶活性,导致阿司匹林代谢受阻,血药浓度异常升高。这种代谢干扰可使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增强30%以上,同时延长作用时间,大大增加出血风险。

更危险的是,酒精还会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形成三重出血风险叠加。

相关研究指出: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使出血风险翻倍,尤其是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何避免消化道出血呢?

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领域的基石药物,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高风险人群一般都需要长期服用。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正确服用都可获益,且能耐受,怕就怕有些患者用错了药,那就可能像钱先生一样,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服用阿司匹林最怕犯这几个错!

1. 随意停药或增减剂量:用药时仅凭自我感觉随意停药或调整剂量,这是很多患者常犯的错。阿司匹林的作用需持续稳定的血药浓度维持,突然停药会导致风险增加,尤其是有冠心病、脑梗病史的患者,停药可能引发急性心梗、脑梗复发事件。而随意增减剂量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 错误服用时间与方式:阿司匹林的剂型不同,服用时间也有讲究,肠溶片应空腹服用,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普通片剂则建议餐后服用。此外要注意肠溶片不能掰开、碾碎服用。

3. 不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却常被患者忽视。比如与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合用,会显著增加出血风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联用时,会削弱阿司匹林的作用,同时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等。

4. 未评估禁忌证与风险:在使用阿司匹林前,未充分评估自身用药风险,同样很危险。对比如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服用后会加重出血症状。此外,老年患者、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也可能面临较大的胃肠道出血风险。

5. 不进行定期监测与随访: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若不进行定期监测,难以早期发现潜在风险。甚至有些患者已经出现胃肠道不适、皮下瘀斑等症状,也未引起重视,这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发展为严重的消化道溃疡、出血等。

(二)服用阿司匹林,这样做可减轻胃出血风险!

1. 正确用药,减少刺激:选择肠溶片,空腹服用,减少对胃的直接刺激。注意肠溶片需整片吞服,不可嚼碎或掰开,服用后30分钟内避免躺下。用药剂量也需控制好,一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通常用低剂量(如75-100mg/天),剂量越大,胃肠风险越高,切勿自行加量。

2. 避免加重胃肠损伤的行为:不随意合用其他伤胃药物,如布洛芬、华法林、泼尼松等,必须服用时需遵医嘱进行调整;戒烟戒酒,吸烟会延缓溃疡愈合,酒精直接刺激胃黏膜,两者均会显著增加出血概率;减少刺激性饮食,避免空腹大量喝咖啡、浓茶,少吃辛辣、过酸食物,服药期间尤其注意。

3. 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于高风险人群需要重点防护,必要时需要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这类人群包括年龄>60岁的老人;既往有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同时服用抗凝药或激素药的患者等,应提前告知医生个人情况,早做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