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编辑:淩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3月初传出消息,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试图向美国贝莱德集团出售包括巴拿马运河港口在内的43处港口。

该消息一出立刻引爆了全网络,网友群情激愤,怒斥长江和记出卖国家利益,官媒也频频下场点名希望李嘉诚能够早日悬崖勒马。
然而最近的新闻显示,长和不但不打算终止交易,反而还在为了推进交易想办法刻意规避审查。

●—≺长河一意孤行≻—●
4月17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长江和记正在计划将港口交易拆分成两笔交易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将43个港口中的41处港口的交易对象改为由贝莱德集团内部的意大利航运巨头TiL,另外两处位于巴拿马运河的港口则单独拿出来交易,这两处港口贝莱德与TiL将分别以51%与49%的股份持股。

长和的这笔操作其实暗藏玄机,首先将交易对象由美国贝莱德财团改为意大利TiL财团,是对“美国”这两个字的弱化,会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误以为长和改变了交易对象。
但实际上,TiL财团的背后母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与美国财团早就完成了深度绑定,和他们交易就等同于和美国人交易。

长和选择将巴拿马运河的两处港口单独拿出来形成第二笔交易,是为了将这两处港口从整体交易中抽离出来,以此来弱化背后的政治色彩,从而规避我国的反垄断审查。
而且这两个港口同样采取了意大利财团与美国财团同时控股的方法,试图以此来淡化美国人在这笔交易中的地位。
但是只要是懂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贝莱德51%的控股意味着这两处港口的实际控制权还是在美国人手中。

●—≺中国强硬表态≻—●
长江和记试图用交易拆分的方法来偷天换日,但是他们的诡计很快被我国的监管部门所识破。
4月27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表态:交易双方不得通过任何方式规避审查,否则将会承担法律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的发言可以视为我国反垄断机制对长江和记以及背后美国资本的警告,但还是有不少人担心:
如果长和执意推进交易,我国真的可以依法对交易进行反垄断审查和叫停吗?

这一点不用担心,我国早已制定了完整的反垄断机制,对于反垄断审查,有着充足的法律依据,而长和的这两笔港口交易本身就有巨大漏洞,给了我们对其进行审查的理由。
《反垄断法》明确有过规定,控制权转移就是经营者集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贝莱德集团表面上是与TiL共同控股巴拿马运河港口,但是通过股权架构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控制权依然在贝莱德集团手中。

贝莱德集团本身已经对全球超过10%的港口实现了控股,如果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再落入他们手中,那就意味着该集团可以实现对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物流垄断,这本身就是《反垄断法》所禁止的。
《反垄断法》还有一项规定,倘若境外的交易对我国国内的市场竞争产生了不良影响,那么我国的监管部门有权对境外交易进行审查。

长和与贝莱德集团的港口交易本身就有着极其浓厚的政治色彩,如果交易达成,美国人很可能利用巴拿马运河来阻碍中国的海上贸易,届时我国国内市场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完全有理由对这笔交易进行审查。
此外,分拆交易在《反垄断法》中本身就不具备合法性。
《反垄断法》规定,企业禁止通过拆分交易来规避审查申报,而这次长和选择将巴拿马港口交易从整体交易中拆分出来,其用意明显是规避反垄断审查。

长和的这种拆分策略是对《反垄断法》的公然无视,我国市场监管部门不会坐视不管。
一旦长和的港口交易被认定为违反《反垄断法》,交易不但会叫停,就连背后的贝莱德集团也逃脱不了惩罚。
按以往案例来看,届时贝莱德集团很可能面临年度销售额10%的巨额罚款。
希望长和与贝莱德集团认清现实,不要妄想在中国市场监管总局面前耍手段。中国将会使用法律武器捍卫经济安全。

●—≺“资本无祖国”言论破产≻—●
长和这次的港口交易事件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资本无祖国”言论的破产。
在逆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之下,资本不可避免的要与政治挂钩,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工具。

此次港口交易的对象贝莱德集团就是典型的例子,该集团表面上是普通的资产管理公司,背地里却与美国政府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一直有传言称该公司是美国政府对世界各国实行经济殖民的工具。
特朗普政府二次上台后就一直叫嚣要抢夺巴拿马运河控制权,刚好就在此时以贝莱德集团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就开始收购巴拿马运河上的港口,这显然不是简单的巧合。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笔交易达成后,美国法的海权霸权将进一步延伸,之后美国利用运河干扰中国海上贸易也是大概率的事。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之下,长江和记明知这笔交易会对我国利益带来严重损害,却依旧宣称只是普通的商业行为,完全是视国家利益于无物,如果不及时收手,将来一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李嘉诚执意推动交易,我国官方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态度的转变意味着事态的不断升级。
我国的反垄断法将会严惩一切试图规避审查的行为,希望长江和记早日认清现实,勿要成为历史的罪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