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学会诸葛亮兵法,为何还让邓艾偷了家?老将廖化不小心说漏嘴!那么廖化到底说了什么?
姜维,字伯约,号幼麒,赵云称姜维兵法如神,武力值出众。赵云当年率兵攻打天水城,结果被青年小将姜维打退,赵云感叹道:“不料此处,竟然有这般人物!”,后来诸葛亮亲自出马,赚到了姜维入蜀。

随后姜维跟随诸葛亮北伐,并且在公元234年之时,也就是诸葛亮抱憾五丈原之前,特意将七惧、八恐,包括八阵图,以及诸葛连弩的制作方法尽数传授给姜维。诸葛亮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有意让姜维担当川中的军事掌门人。
然而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并没有北伐成功,反而被邓艾偷了家,邓艾偷渡阴平,致使姜维首尾难顾,最终刘禅投降。姜维和众兵士只得投降钟会,虽然上演反间之计,但最终姜维兵败身死,刘禅也无奈前往曹魏当起了“安乐公”。
那么姜维到底输在哪里呢?为何学会了诸葛亮的兵法,依然斗不过邓艾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简单分析姜维的战略,以及战绩,最后就是结合蜀中战将对姜维的评价,综合分析之后便能知道正确答案。

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的第一个战略便是连结羌胡,只不过此举收效甚微,在公元253年,费祎去世之后姜维才正式执掌军权,并且在同年开始大规模举兵攻打曹魏。
只不过姜维第一次大规模率军北伐最终却尴尬了,在史料《三国志·姜维传》之中有明确记载: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不错,因为粮草问题最终不得不退军。
公元254年,姜维率军占据狄道,打败魏军,并且斩杀战将徐质,将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众迁入川中,最终回军,这次北伐算是小有功绩。
公元255年,司马师去世,姜维再次率军北伐。当时姜维迅速带军打败王经,随后兵围狄道,然而此时邓艾却率领大军前来支援。

当时邓艾兵分三路直接进攻陇西,如此一来便直接绕过了姜维的主力军,后来邓艾兵马和狄道被围的兵马合击姜维,最终姜维只得退军。
史料记载: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锺题。
看看这便是邓艾的实力,其实这已经是邓艾和姜维第二次交手,第一次和姜维交手便是在公元249年,十二年,姜维让廖化牵制邓艾,他本人则打算率重兵攻占洮城,但是被邓艾识破计谋,姜维狼狈撤军。
公元256年,姜维再次被邓艾打败。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死者甚众。
公元257年到公元262年姜维每次出军均被邓艾牵制,最终在公元262年之时,姜维兵败之后害怕回到朝中,因此屯兵在沓中。

总结看来,姜维生平至少5、6次和邓艾交手,但最终均被邓艾打败。
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的第二个战略便是提出“敛兵聚谷”,姜维认为魏延在汉中的“错守诸围”战略不能够最大限度歼灭敌军,因此才提了敛兵聚谷战略。
姜维认为敛兵聚谷战略可以聚歼敌军,如果敌人来犯可以先让敌军全部进入城中,随后各个营帐军士只需要把守好即可,然后在敌军入城之后,再和敌军打游击战、打消耗战。待敌军粮草即将耗尽之时,便全军出动,给敌人全力一击。
如此一来,便可以大获全胜。但是姜维却忽略了一个点,那就是蜀国的兵力过少,如果要成功实施敛兵聚谷的战略,如果敌人有5万大军,那么蜀军就至少要15万兵力才足够实施敛兵聚谷战略。
如若不然,不但无法给敌人带来致命一击,就连自己的大本营也有可能会被敌人端掉。

在司马昭伐蜀之时,汉中守将蒋舒投降,打开城门之后曹魏兵马直接进入汉中,在这个时候姜维才彻底明白,如果先将敌人放进来,再对敌人进行打击这个战略根本行不通。
一来当时蜀国兵力太少,二来蜀国当时的战将能力不足。后来姜维只得率军和廖化等老将在剑阁合兵一处,对付钟会。
然而在这个时候,邓艾却直接率军穿越阴平小郡,最终兵临城下,刘禅派遣诸葛瞻但是被邓艾打败,刘禅在慌乱之中选择投降。
整体分析来看,姜维在诸葛亮死后虽然担当军事主将,但是依然没有北伐成功,更要命的是姜维在汉中还提出了“敛兵聚谷”这样不太适合蜀国的战略。

当时姜维忽略了蜀国的整体兵力情况,如果继续采用魏延所提出错守诸围战略,恐怕汉中还不一定如此之快被攻破。
再来看看老将廖化对姜维的评价,蜀国老将廖化,起初跟随关羽,后来追随刘备东征孙权,最后又跟随诸葛亮北伐,均有战功。在阅历方面来说廖化算是资历深厚,在姜维北伐期间,廖化曾经在私下劝说姜维。
廖化当即提到以姜维的才华,不超过邓艾,最关键的是蜀国的军事力量远要小于曹魏,如果坚持攻伐之事,很有可能引火烧身。
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

从廖化对姜维的评价来看,便足以看出根本问题,廖化认为姜维之才不足以超越邓艾,因此这才连战连败。
再者,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没有抓住川中的根本问题所在,致使刘禅信任宦官黄皓。除此之外,姜维还没有做好大师兄的榜样,在私下来看,姜维和诸葛瞻的关系也是非常一般。
甚至在姜维北伐之时,也没有带上诸葛瞻,并且诸葛瞻还反对姜维北伐。由此综合来看,蜀国的兵力不足以对付曹魏,再者蜀国君臣上下二心,根本不在同一条奋斗线之上。试问,像蜀国这样的整体国力,还有君臣关系,岂有不败之理。

如果邓艾和姜维互换身份,或许姜维所提的敛兵聚谷战略便可以成功实施,对于此,各位看官朋友如何看待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