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国联邦议院以348票赞成、345票反对的微弱差距通过了一项“限制移民流入提案”。这场被默克尔称为“错误”的投票,不仅将德国政坛推向了极右翼与主流政党的对立旋涡,也让本已白热化的总理选举之争更加扑朔迷离。
这份由基民盟提出的提案,核心内容包括:永久管制德国与邻国边境、无一例外拒绝非法入境者、强制拘留应被驱逐但滞留的外国人等。这些条款几乎与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的主张完全一致。
投票结果显示,348张赞成票中,187票来自联盟党,80票来自自民党,75票来自选择党,另有6票来自无党派议员。这是德国联邦议院历史上首次依靠极右翼政党的支持通过议案,标志着德国政治生态的剧烈变化。
日前,一名阿富汗男子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阿沙芬堡市持刀袭击路人,造成2人死亡(包括一名儿童)。该男子本应在2024年底被驱逐出境,却因“程序问题”滞留德国。这起事件迅速点燃了民众对移民问题的怒火,也为联盟党推动提案提供了舆论支持。
已退出政坛的默克尔在个人网站发表声明,痛批联盟党领导人默茨“违背承诺”,称其依靠选择党的支持通过提案是“错误且危险的”。她强调,德国民主派政党应坚守“不与极右翼合作”的底线,否则将破坏二战后形成的政治共识。
默茨作为基民盟领袖,此前民调领先,被视为下届总理热门人选。然而,为了争取右翼选民,他不惜与选择党“暗通款曲”。默克尔认为,此举不仅模糊了基民盟的中间路线,更可能助长极右翼的合法性。
她主张“大规模驱逐移民”“退出欧元区”“停止援乌”,若其当选总理,德国可能转向孤立主义,削弱欧盟凝聚力。
俄乌战争与美国的干预。特朗普推动俄乌和谈,而魏德尔若上台可能停止对乌军援,默克尔担忧德国失去国际话语权。
尽管民调领先,但默茨因与选择党合作遭到中间选民抛弃。2月2日,柏林爆发超16万人抗议,标语直指“默茨可耻”,迫使他公开承诺“不再与选择党合作”。然而,他的支持率已从31%跌至28%。
选择党支持率从15%飙升至20%,魏德尔以“铁腕移民政策”“反欧盟”口号吸引了对现状不满的选民。但她的极端主张(如驱逐移民、退出欧元区)也引发欧盟担忧,被批“迎合美俄分化欧洲的野心”。
现任总理朔尔茨因未能通过“不信任投票”而民调垫底。他抨击默茨“背叛民主”,但社民党仅获18%支持率,难以扭转颓势。
德国现有约220万难民,选择党的崛起令他们陷入恐慌。一名叙利亚难民表示:“如果魏德尔上台,我们可能被直接驱逐。”
若德国右转,意大利、法国等国的极右势力可能效仿。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警告:“德国若放弃价值观,欧盟将陷入分裂。”
尽管默茨仍领先,但其与选择党的“暧昧”已动摇基本盘。魏德尔若想组阁,需联合其他小党,但主流政党均拒绝与其合作。朔尔茨则可能成为“黑马”,若社民党与绿党、自民党结盟。
默克尔虽已隐退,但其对中间路线的坚守仍影响深远。她的发声可能凝聚温和派选民,阻止极右翼进一步扩张。
特朗普连任后对欧施压(如加征关税),俄乌和谈进入关键期,德国如何平衡“价值观”与“现实利益”,将决定其能否维持欧盟领导地位。
348票的背后,是德国社会的撕裂、极右翼的野心与默克尔的愤怒。这场选举不仅是德国政治的转折点,更可能重塑欧洲的未来。若德国放弃“中间道路”,欧盟或将分崩离析;若主流政党重拾共识,则仍有希望守住民主底线。
2025年的德国,正在为自己的命运——也为欧洲的命运——投下一张沉重的选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