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台独!"——2020年3月30日,一位曾在台湾"国民大会"上振臂高呼这句话的铁血老兵,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郝柏村,这个在台湾军政界叱咤风云半个多世纪的传奇人物,走完了他102年的精彩人生。
他曾担任台军"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后又出任"行政院长",也是台湾首位"军人院长",他的身影,早已深深烙印在台湾现代政治史中。

在离世的前一年,这位百岁老人发布了自己花了10年时间亲笔撰写的——《郝柏村回忆录》。
翻开这部二十五万字的厚重著作,有一句话格外发人深思:"以'中华民国'为招牌的'台独'时机已经过去了。"
这不是随口一说,而是这位横跨一个世纪、亲历中国近代史风云变幻的老人,对两岸关系的深刻洞察。
每当岛内有人鼓吹"台独"时,郝柏村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驳斥。
他的铁骨铮铮和独特见解,不仅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台湾政坛,也为我们今天思考两岸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考。

在 20 世纪初的中华大地上,列强环伺,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19 年 8 月 8 日,郝柏村出生于江苏盐城郝荣村的一个普通读书人家庭 ,由于哥哥和姐姐相继夭折,他便成为了家中的长子,从小被父亲寄予厚望。
1935 年,年仅 16 岁的郝柏村,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当时,他同时考取了南京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与江苏省立常州高中 。
由于家道中落,生计困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郝柏村毅然选择了不需缴纳任何费用的陆军官校,入读第 12 期炮兵科 。
从此,郝柏村踏上了充满挑战与荣耀的军旅生涯。

入学后,郝柏村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学习了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然而,平静的学习生活并未持续太久。
1937 年,“卢沟桥事变” 爆发,全民族抗战的号角就此吹响。
随着战争局势的日益紧张,黄埔军校的教学和训练也加快了步伐。1938 年初,郝柏村所在的十二期学生 700 多人在武昌提前毕业,校长蒋介石亲自主持了毕业典礼 。
毕业后,郝柏村被分配到河南省宁陵县的炮兵学校,学习苏联援助的火炮以及射击技术 。
同年 10 月,日本第 21 军扑向广东省,并企图从广州湾地区登陆,广州战役就此爆发 。
作为黄埔军校炮兵营的毕业生,郝柏村被编入了国民党第四战区部队,并被任命为陆军炮兵第七旅第十四团第二营第五连中尉排长,奉命在广州展开与日军的防御战。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郝柏村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战场上,日军的炮火猛烈,枪林弹雨不断,郝柏村毫不畏惧,带领着士兵们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突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弹片飞溅,他躲避不及,头部顿时被弹片击中,鲜血直流。
但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便又继续投入战斗中,这次受伤让一颗弹片永远留在了他的头部,成为了他英勇抗战的见证。
广州战役后,郝柏村又先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缅北之战等多场战役 。
在缅北的热带雨林中,他和战友们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凶残的日军。他们缺衣少食,还要时刻防备日军的偷袭,但郝柏村始终没有退缩,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与日军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战斗。
尽管作战经验丰富,并且还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但由于没有特别显赫的战绩,郝柏村在战争初期一直没有受到重用。直到他遇到了同乡兼黄埔同门顾祝同,他的仕途才迎来了转机。

1949年郝柏村跟随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凭借丰富的军事经验,在炮兵学校谋得“教员”一职。两年后,他就升任炮兵学校总教官,此后,郝柏村的仕途一路顺遂。
1958 年,“八二三炮战” 爆发,郝柏村担任战地指挥官,负责防守小金门 ,战后他因功晋升为金门防卫部中将副司令 ,此后,郝柏村又先后担任了 “总统府” 侍卫长、参谋副总长等重要职务 。
在这些岗位上,他不断积累经验,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逐渐在台湾军界崭露头角。
1981 年,郝柏村迎来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他被任命为台军参谋总长,并晋升为一级上将 。
按照惯例,参谋总长的任期通常为两年,但郝柏村凭借其出色的表现和对台军的重要影响力,连续担任了四届,在职时间长达八年,成为了台湾地区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谋总长 。
在军中,他以果断决策、刚正不阿著称,深得蒋经国的赏识,被视为“台湾军界的定海神针”。

1988 年 1 月 13 日,蒋经国突发疾病去世,李登辉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
初掌大权的李登辉地位不稳,很是倚重军中实力派人物郝柏村。在李登辉的支持下,郝柏村一路高升,1990年出任台湾地区"行政院长",成为台湾历史上首位"军人院长"。
表面上看,李登辉与郝柏村关系密切,但内里却暗藏玄机。有分析认为,李登辉扶持郝柏村,实则是想削弱他在军中的势力,方便自己将影响力渗透到军队内部,巩固自己的地位。
郝柏村进入"行政院"后,把军人的作风带进了政坛——雷厉风行,直言不讳,这让习惯了官场圆滑的政客们,包括李登辉在内,颇感不适。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李登辉逐渐显露出其"台独"倾向,而这恰恰触碰了郝柏村的底线。

郝柏村一直坚定地秉持着 “一个中国” 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 “台独” 分裂行径 。
1999 年 7 月 9 日,李登辉在接受 “德国之声” 记者采访时,公然宣称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是 “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 “两国论” 。
郝柏村对此非常愤慨,他言辞激烈地指出,“台独” 是对中华民族的背叛,是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只要他在,他绝不允许 “台独” 势力得逞 。
1991年,当民进党准备将"台湾独立"写入党纲时,郝柏村警告说民进党会被"依法处理",甚至提出要"解散民进党",这种强硬态度让他与李登辉之间的分歧日益明显。

与此同时,当有人发表"台独"言论时,郝柏村也必定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击。
面对时任"立委"陈水扁的“台独”挑衅,郝柏村掷地有声地回应:"即使有1999万9999的台湾民众支持'台独',剩下我1个人也不会接受,任何情况,都不能走'台独'这条路!"
对谢长廷,他更是毫不客气:"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接受'台独',这是我的良心!"
之后,郝柏村还用"一个中国、唯一可走,一台一中、四大皆空"驳斥"一个中国、无路可走,一中一台、海阔天空"的谬论,并明确指出"四大皆空"指的是——一旦搞"台独",台湾的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传统全将玩完。
郝柏村的 “反独” 立场,让李登辉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排除异己,削弱郝柏村在军界和政坛的影响力,李登辉开始对他进行排挤和打压 。
1989 年,李登辉采用 “明升暗降” 的手段,将郝柏村任命为台当局防务部门负责人 。
表面上看,这一职位似乎比参谋总长更高,但实际上,在台湾的军事体系中,参谋总长才是真正直接掌管军队的核心人物,而防务部门负责人更多的是负责一些半军半政的事务 。
李登辉的这一安排,实际上是剥夺了郝柏村对军队的实际指挥权,使他在军界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1993年1月,在台湾"国民大会"闭幕式上,郝柏村与台独势力的矛盾终于爆发。
当时,民进党联合部分国民党代表对郝柏村发起"逼宫",背后据说有李登辉的默许,面对对方的步步紧逼,郝柏村振臂高呼"消灭'台独'",随后愤然宣布辞去"行政院长"职务。
这一幕通过电视传遍全台湾,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画面。

尽管与李登辉矛盾重重,但郝柏村担任"行政院长"期间,还是为两岸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做出了很大贡献。
郝柏村上任"行政院长"没多久,就把"行政院大陆工作会报"升格为正式机构"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还特意拉来马英九当副手。
为了解决马英九这个"正部长"去当"副部长"的尴尬,郝柏村还想了个办法——专门设个"特任副主委"的岗位,级别和正部长一样,这种设置在台湾官场可是创了先河,一直沿用到2018年才被取消。

同时,郝柏村还大力推动成立海基会,与大陆的海协会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在他看来,海基会虽然挂着民间组织的牌子,但干的可是历史性的大事。
在郝柏村任内,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也就是后来说的"九二共识"。
这个共识的核心很简单——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

2000年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郝柏村拒绝出任陈水扁当局的"总统府资政",并表示若逝世时是民进党执政,就不要"褒扬令"。他还叮嘱从政的儿子郝龙斌:"什么都许,就是不许搞'台独'!"
2019年,已是百岁老人的郝柏村发布了自己亲笔撰写的回忆录,在回忆录中,郝柏村以"九二共识"亲历者的身份,明确指出:"过去以'中华民国'为招牌的'台独'时机已经过去了,以 “虚统” 掩护 “实独” 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
这话啥意思呢?郝柏村已经看透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如果台湾不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最终只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郝柏村在书中说,无论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还是血统来看,台湾人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成员。
孔庙、关公及妈祖,都是台湾人崇敬的信仰中心,亦如大陆各民族 。
台湾在中日甲午战争后虽被割让给日本,经历了五十年的殖民统治,但除百分之二的皇民化家庭,绝大多数台湾人仍传承着中华文化道统 。
因此,他呼吁台湾年轻人:"认真思考'九二共识',这是我们几十年的努力,也是对台湾最有利的发展"。
退休后的郝柏村,虽然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两岸统一的期盼却丝毫未减 。
1999年到2001年间,他多次重返大陆,既回老家探亲,也去西安、桂林等地转转。

2014年,已经95岁高龄的郝柏村仍坚持参加"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并在接受采访时,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一个历经战火的老兵,郝柏村深知战争有多残酷。他多次警告那些鼓吹"台独"的政客:"别把台湾推向战争的边缘。"
郝柏村希望台湾民众认清"台独"害处多多,好处一点没有。只有大家真正明白"台独"带不来幸福,才能在投票时擦亮眼睛,不被政客忽悠。
2020年3月30日,这位铮铮铁骨的老兵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然而,他虽然人不在了,但他的警世之言仍在两岸回响。

看看今天的两岸关系,更能感受到郝柏村的先见之明。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任何政客、任何势力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近年来,大陆对台政策越来越自信。大陆不仅经济上对台湾有巨大吸引力,军事上的威慑也越来越强。
2024年的环台军演创下历史新高,解放军出动几十艘军舰、上百架战机,展示了不容小觑的实力。
而且,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选择到大陆发展。
据2025年初的统计显示,已有超过45万台湾人在大陆工作生活。
这些亲身感受大陆变化的台湾同胞,自然对"台独"宣传有了抵抗力。
正如郝柏村所言,台湾前途在于与大陆和平发展,而不是对抗。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台独势力和外部势力的小算盘,终究会被历史大潮冲刷殆尽,台湾回归祖国是大势所趋,谁也阻挡不了!
历史终会证明,郝柏村的判断是对的——"台独时机"确实已经过去,而且永远不会再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