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北京国贸、中关村转一圈,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穿始祖鸟冲锋衣配lululemon裤子的男人特别多,从互联网大厂员工到体制内领导,几乎成了“隐形身份标识”。这股“鸟+lulu”的穿搭风,到底咋火起来的?
是单纯跟风,还是藏着更深的消费逻辑?

要弄明白这股潮流,得先看“主角”之一的始祖鸟。这个1989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地下室起家的户外品牌,最初靠做攀岩安全带和镁粉袋发家,后来凭借热压合技术、GORE-TEX面料授权等硬核技术,迅速在专业户外圈站稳脚跟。但真正让它破圈的,是2019年被安踏收购后开启的“运奢”转型——门店从运动区搬到高端商场,直接和爱马仕、香奈儿做邻居,logo上那副源自1880年柏林始祖鸟化石的骨骼图案,成了“专业+高级”的双重符号。
另一边的lululemon,虽主打瑜伽裤,但凭借“不伤根ABC男裤”等产品,精准切中了中产男性对“商务休闲”的需求:上班能穿,下班直奔健身房也不违和。两者的组合,刚好补上了传统男装的痛点——西装太板、运动装太随意,而“鸟+lulu”既保留了户外装备的功能性(防水、透气、抗风),又通过剪裁和设计提升了精致度,5000元起步的冲锋衣、千元左右的裤子,价格不算“遥不可及”,却足够拉开和快时尚的差距。

北京能成为这股潮流的发源地,和城市人群结构密不可分。
互联网大厂、金融机构、体制内单位聚集,让这里的中产男性既有消费能力(月入3万+群体占比全国前列),又有“身份表达”的需求——他们需要通过外在穿搭传递“我有品味、有闲钱、有生活”的信号。而“鸟+lulu”刚好能覆盖他们的三大日常场景:

上班通勤:低调的“排面”在互联网公司,穿西装会被说“太端着”,穿T恤又显得不够专业。一件始祖鸟24城市系列冲锋衣,面料挺括却轻便,搭配lululemon的ABC男裤,既符合“轻商务”氛围,又能让人一眼认出“这是懂行的”。有大厂员工直白说:“5000块的衣服,比戴块表低调,但懂的人都懂。”
户外休闲:“有钱有闲”的活广告北京周边的香山、百望山,周末总能看到穿“鸟+lulu”的男人。始祖鸟的Beta AR硬壳能抗风挡雨,lululemon的裤子弹性好,爬山、徒步都不束缚。更关键的是,这种穿搭自带“我不是随便玩票”的暗示——能为一次短途徒步花上万元置装,本身就是“有闲”的证明。正如网友调侃:“以前看谁戴金链子,现在看谁穿鸟,后者更贵气。”

健身社交:运动也能“装”高级北京的高端健身房里,穿lululemon训练服的人不少,但能搭一件始祖鸟运动夹克的,往往是私教口中的“优质客户”。lululemon的面料透气不贴肤,始祖鸟的剪裁修身不臃肿,两者组合既满足运动需求,又避免了“汗津津的土味”。有健身教练观察:“穿‘鸟+lulu’的会员,续课率比穿普通运动装的高30%,他们更在意运动的‘仪式感’。”
从“穿搭公式”到“文化符号”:这股风还能吹多久?现在的“鸟+lulu”,早已不是简单的衣服搭配,而是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有人吐槽“烂大街”,但更多人用实际行动投票——2024年始祖鸟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7%,lululemon男性产品线增速连续5个季度超60%。这背后,是中国男性审美正在经历的“去土味”革命:他们不再满足于“穿得暖、穿得贵”,而是追求“穿得对、穿得有故事”。
不过,这股潮流也藏着隐忧。
参考资料9提到,始祖鸟吊牌能卖300元一张,假货市场规模已超正品的1/3。

当满大街都是“鸟+lulu”,真正的中产可能又会寻找新的“身份密码”。但无论如何,这股风都在提醒我们:消费升级的本质,是人们对“自我表达”的需求在升级——一件衣服、一条裤子,承载的不仅是保暖功能,更是“我是谁”“我向往怎样的生活”的宣言。
站在2025年的春天看这股潮流,或许它终会被新的穿搭公式替代,但它留下的启示值得深思:当“专业”遇见“时尚”,当“功能”碰撞“符号”,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孕育更有生命力的品牌,而消费者也在学会用更聪明的方式,为“自己”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