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同时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在全球经济和贸易领域掀起了惊涛骇浪。

从特朗普的动机来看,他似乎怀揣着诸多“美好愿景”。其一,试图通过提高关税来缩小美国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认为这样就能减少美国对其他国家商品的进口,从而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其二,期望借此重振美国制造业,让美国制造业重回巅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其三,或许还打着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算盘,毕竟关税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国库。
然而,现实却给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泼了一盆冷水。从过往的贸易战经验来看,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实施的贸易战,事实证明靠关税并不能成功缩小贸易差距。提高关税后,美国企业进口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一些企业为了维持运营,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物价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美国消费者成为了这场关税闹剧的直接受害者。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美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购买各类商品,生活成本显著提高。相关数据显示,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美国家庭平均每年将多花超过5000美元。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关税政策还将不可避免地推高美国通货膨胀并损害消费者信心,美国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9,已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其中反映短期收入前景、商业和就业市场环境的消费者预期指数降至65.2,为12年来最低水平,这通常是经济衰退的信号。
特朗普全面加收关税的政策是一种短视且自私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利益,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时代的主流,贸易保护主义注定没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