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一纸军援禁令,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逼入绝境。在美方宣布暂停对乌军事援助的次日,基辅紧急向华盛顿发出求和信函,这场外交博弈的急转直下,暴露出乌克兰在美俄角力中的脆弱处境。
3月3日的白宫行政令犹如一盆冰水——价值600亿美元的《乌克兰安全援助倡议》被紧急叫停。五角大楼数据显示,此前美方每月向乌克兰输送的军火包括200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30000发155毫米炮弹及“海马斯”火箭系统关键部件。这些装备支撑着乌军60%的远程打击能力,而突然断供将导致前线弹药库存在45天内见底。
军事专家的担忧正在成为现实。哈尔科夫前线的乌军指挥官透露,俄军近日在无人机侦察配合下,装甲集群突击频率提高30%。失去美制反装甲武器后,乌军防线承受压力骤增。更严峻的是,美国提供的卫星情报和电子战支援同步中断,使乌军在战略态势感知上陷入被动。
基辅的应对堪称戏剧性转变。3月4日清晨,乌克兰总统府向白宫递交密函,主动提出重启和谈框架,且未再坚持此前加入北约等核心条件。这种“战略低头”背后是残酷的现实:欧盟承诺的200亿欧元援助仅到位35%,德国提供的“豹2”坦克因配件短缺半数趴窝,法国军火库存见底已暂停新订单。
泽连斯基的妥协清单包括:接受顿巴斯地区特殊地位、承诺不寻求北约成员国身份、开放战略矿产开发权。作为交换,乌方希望获得美国担保的停火协议及战后重建资金。这种让步幅度远超2022年伊斯坦布尔谈判时的底线,揭示出基辅对美援的高度依赖。
特朗普的决策绝非孤立事件。在暂停对乌军援前,美国务卿与俄外长已在安卡拉密会三次,讨论乌克兰战后安排。消息人士透露,美方提出的“中立乌克兰”方案包括非军事化承诺及俄罗斯在黑海舰队的永久驻扎权。这些动向暗示华盛顿正重新评估东欧战略价值,试图以乌克兰为筹码换取俄方在北极、中东议题上的合作。
欧洲的焦虑肉眼可见。德国总理朔尔茨紧急召集七国集团会议,提议建立“欧洲军援池”填补美方空缺,但遭匈牙利等国反对。波兰总统杜达的警告一针见血:“今日放弃基辅,明日华沙将成为前线。”
泽连斯基的求和信能否换来转机仍是未知数。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明确表示,任何协议需以俄方2014年划定的“红线”为基础。而美国国会鹰派议员正推动法案,要求将对乌军援与天然气出口许可挂钩,试图为页岩油财团打开欧洲市场。
这场危机暴露出中等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当战略价值被重新计价,曾经的棋子可能瞬间沦为弃子。乌克兰的命运警示世界:依附性安全架构终非长久之计,真正的和平只能建立在自主防御与多元外交的基石之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