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玩家最新思考分享:情景化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致虚极,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知识学习分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以学习者“固有的经验与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
这种模式是现代绝大多数人所使用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对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对于学习高端的知识是无效的。
第二种模式,是学习者通过文字或语言,去还原“知识创造者”在其输出承载知识的文字或语言之前,在其思想意识中的“知识的本源”——“意识影像”。
还原出意识背后的“意识影像”,这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模式。
这里,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些真正的高端的知识,在其最初产生之时,既不是语言,也不是文字,更不是大自然或者人类社会中的物与事,而是知识创造者“意识空间”中所呈现出来的“意识影像”。
《老子》所承载着的人类的顶尖智慧,在其作者老子的意识中,就是一个非常系统、完整、庞大的“意识影像”的构成。
没有经过一定程度“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普通人,想要完整还原出《老子》背后的“意识影像”是不可能的,但是,现代人却可以借助一些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情景,来帮助我们从某几个方面去还原《老子》中的一些“意识影像”的局部情景。
这部很有价值的电影,就是2018年上映的由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头号玩家》。

1、电影情景
电影《头号玩家》讲述的是一个人类科技高度发展以后的故事,绝大多数人都失去了工作,只有在虚拟现实游戏中,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与理想。
在虚拟现实游戏中,所有的游戏玩家都要去闯三道关,但是,在影片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能够闯过第一道关,剧情就围绕着主角小白怎么发现突破第一道关的秘笈开始。
主角小白在无数次闯关失败后,发现“向前冲”的通关之路,是永远无法通过的,即使九死一生在临近终点时,都会有一只大金刚突然出现,直接把玩家撕碎。

于是,小白在探寻到游戏设计者留下来的密语之后,突然领悟到,游戏通关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不是跟所有的玩家一样朝终点“向前冲”,而是在游戏开始时就直接挂倒挡,全力“向后退”,结果,“向后退”的小白成为了这个虚拟现实游戏中第一个闯关成功的“头号玩家”。

2、对“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理解
老子写作《老子》时,思想中的“意识影像”,是一种关于“重叠结构世界”、“重叠结构人体”以及“心智系统转换”的认识。
“重叠结构世界”、“重叠结构人体”以及“心智系统转换”的具体定义,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什么是重叠结构世界、重叠结构人体、心智系统转换?》中已有专门论述,请在文末的“往期精选”中点击阅读此文。
在人类社会中,几乎所有人的“感知的主体”,都停留在自身“三层人体”的最外一层“显性人体”中,并且,受到了“显性人体”中“意识设定”的掌控,不断地用感官感觉着“显性人体”以及“显性世界”。
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人的“显性人体”其实是“真正的自己”的最外一层“化身”,其思维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是最弱的,人要认识“真正的自己”,“感知的主体”一定要从“显性人体”这层“化身”中往回收。
“反者道之动”的“反”,其实讲的就是“感知的主体”从“显性人体”向“隐性人体”返回的意思;
“弱者道之用”的“弱”,指的就是“感知的主体”在向“隐性人体”返回的过程中,要弱化,并且摆脱“显性人体”上“意识设定”的掌控,让“感知的主体”独立发挥强大的“感知”作用。
3、对“致虚极,守静笃”的理解
“致虚极”的“虚”,相对应的就有一个“实”,要搞清楚这个“虚”的情景,就要先搞清楚“实”的情景。
站在“显性人体”的视角来看,当“感知的主体”冲入到“显性人体”中以后,这种情景就是“实”;
相反的,当“感知的主体”离开了“显性人体”以后,向“隐性人体”深处回归,这从“显性人体”的视角来看,就是一种“虚”。
“致虚极”的意思,就是“感知的主体”返回到了“隐性人体”深处的终点;
“守静笃”的意思,就是“感知的主体”一直守在“隐性人体”深处的那个终点,不再向“显性人体”方向冲出来。
二、电影情景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解1、电影情景
主角小白通过“向后退”闯过了第一道关以后,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那就是一件覆盖全身感官的“体感衣”。

穿上这套“体感衣”以后,小白不仅能操控虚拟游戏中的游戏角色,而且,游戏玩家小白能够直接感觉到游戏角色在游戏环境中的所有感觉,这是一种极度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游戏体验,能够让游戏玩家彻底忘了自身所处的环境,完全沉浸到虚拟现实的场景中。

2、对“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解
“重叠结构人体”就类似《头号玩家》中的这种“体感衣”模式,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小白身穿这件“体感衣”的情景:
在这套虚拟现实游戏操控的构成中,从游戏角色的角度来说,在他背后的是身穿“体感衣”的小白,这就是一种“负阴”;
而对于身穿“体感衣”的小白来说,在他前面的是虚拟现实游戏中的游戏角色,这就是一种“抱阳”;
而连接游戏角色与小白之间的游戏程序、信号、电,就是连接二者之间的“气”;
所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对万物非常精准的描述。
小结《头号玩家》中的这两个桥段,对于我们理解老子在写作《老子》时的“意识影像”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华文明从女娲伏羲一直至今的核心内容,就是人在“重叠结构人体”中进行“心智系统转换”,这种“心智系统转换”方法,是让中华民族始终能够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
“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并没有失传,《帛书·老子》、《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大学》、《中庸》、《论语》都是对这种方法的论述。
往期精选
马王堆《帛书·老子》中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详情,发布在专栏《解放“道德真经”》。
《老子》上古本《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完整上传于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大学》、《中庸》、《论语》中记载的由孔子实践和总结的独特“心智系统转换”方法,非常适合现代人从基础到进阶一步步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详情发布于专栏《向孔子学功夫》。
中国古文字“本源字义”中承载的“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详情,请看专题视频,发布在心智玩家的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真正复兴中华原生文化,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需要心智玩家的读者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心智系统转换”,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最早实践者与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