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能否跻身中国GDP十强城市!这个问题在2024年其实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宁波全市GDP达到18147.7亿元,同比增长5.4%,经济总量强势超越天津,跃居全国城市第11位。
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宁波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在经济总量上超过天津,更将其与当前全国第十的南京的差距缩小至不足400亿元,成为冲击十强阵营的最有力挑战者。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隐形冠军之城,宁波的工业实力是最大的底气。2024年,宁波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远超全国5.8%的平均水平,其中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兴领域增速均超12%。
更令人瞩目的是,宁波拥有10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从汽车零部件到光学镜头,从机器人减速器到磁钢材料,这些企业在全球细分市场占据绝对话语权。
例如,全球每三部安卓手机就有一部使用宁波舜宇光学的镜头,而德鹰精密生产的缝纫机旋梭更是垄断了全球90%的市场。这种“一米宽、千米深”的专注,让宁波制造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展现出超强韧性。

外贸和港口的“双轮驱动”则是宁波的另一张王牌。
2024年,宁波进出口总额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首次跻身全国城市外贸第五位,其中民营企业贡献了76.6%的份额,彰显出民营经济的活力。背靠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宁波不仅是长三角的物流枢纽,更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抢占国际竞争高地。
例如,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连续三年全国考核第一,1.65万家相关企业形成庞大生态,甚至诞生了“五个宁波人中至少一个做外贸”的民间说法。这种开放基因,让宁波在“双循环”格局中占据独特优势。
政策红利与区域协同的叠加效应,则为宁波冲刺十强注入加速度。
浙江省委常委会罕见地在两周内连续专题研究杭州、宁波发展,明确支持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等战略,甬江实验室等科创平台更以“全市2%土地集聚51%省部级创新平台”的密度打造科技引擎。
长三角一体化更让宁波如虎添翼!从上海提供芯片设计到常州供应动力电池,再到宁波制造车身压铸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四小时车程内即可闭环,这种“超级城市群”的协作效率,让宁波得以专注优势领域,在“专精特新”赛道持续领跑。
当然,宁波的挑战同样明显。服务业占比虽达54.1%,但传统业态仍占主导,科技服务、金融创新等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制约着产业能级跃升。不过,随着甬江实验室微纳平台投用、东方理工大学等高教资源加速布局,以及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落地,宁波正以“科创+港口”双核驱动弥补短板。
2025年,宁波GDP破2万亿的目标若实现,不仅将改写长三角的经济格局,更可能重塑中国头部城市的竞争格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