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耳朵是脑梗的“显示器”?提醒:耳朵若有这2种症状,尽早就医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说起脑梗,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突然的肢体无力、语言障碍,但其实耳朵也是脑梗的“报警器”之一。

脑梗,全称脑梗死,是由于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神经功能受损的严重疾病。尽管脑梗看似与耳朵无关,但耳朵与大脑共享血液供应,耳朵的某些异常往往能“提前预警”脑梗的风险。

那么,耳朵上的哪些症状可能是脑梗的信号呢?如果耳朵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就要警惕了!

首先是耳朵突然听力下降或耳鸣。很多人以为耳鸣只是劳累或上火导致的小问题,休息一下就会好,但这种想法可能会让人错失早期发现脑梗的机会。

耳朵的听觉功能需要脑部特定区域的血液供应,如果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可能是这些区域的血流受阻。

特别是一侧耳朵突然听力丧失或伴随持续耳鸣,这种情况往往提示内耳血管或供应耳部神经的血管出现问题。

在医学上,这种症状被称为“突发性耳聋”,它不仅可能是耳部疾病,更可能是脑部血管病的“前奏”。数据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约有10%-15%的人在未来数月内可能发生脑梗。

是耳垂无故出现青紫或耳廓皮肤变色。耳垂青紫往往被忽视,但它可能是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的征兆。

耳垂的微小血管非常敏感,当全身血液流动受阻,尤其是血液黏稠度增加时,耳垂的颜色会先发生变化。

有人发现自己耳朵皮肤变暗、泛紫,甚至按压后不容易恢复正常颜色,这可能就是大脑血液循环不畅的“信号灯”。研究发现,耳垂皱褶、皮肤异常暗紫的人群中,脑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

脑梗不仅危害生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它会导致偏瘫、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失明。

偏瘫的原因在于脑梗阻塞的血管影响了控制肢体运动的神经区域,导致半身瘫痪或活动困难。语言障碍则源于语言中枢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表达困难或理解障碍。

更严重的情况下,脑梗可能波及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护理负担。

导致脑梗的根源多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血液流速减慢会形成血栓,进而堵塞脑部血管。

长时间的高血压还会让血管壁变薄,增加破裂的风险。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更容易形成血栓,这也是为什么中老年人和“三高”患者更容易中招。

预防脑梗,关键是从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入手。首先要控制“三高”,保持血压、血糖和血脂在正常范围内。

定期体检尤为重要,血脂水平的监测可以帮助及时调整饮食和用药。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燕麦、蔬菜和水果,减少红肉、动物脂肪的摄入,避免血脂过高。戒烟限酒也是减少脑梗风险的重要一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加速血管硬化。

除了饮食,适量运动对预防脑梗非常有效。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游泳,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对于中老年人,锻炼时强度不宜过大,最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长期精神紧张,因为压力过大会增加脑梗的诱发风险。

如果已经患有脑梗,那生活中需要更加小心。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或降脂药,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稳定。饮食方面要清淡为主,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多喝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波动,因为突然的体力消耗或心理压力可能诱发疾病复发。家人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一旦出现头晕、肢体无力、语言不清等症状时,立即就医。

耳朵是身体的一个“小窗口”,它有时能帮我们提前发现隐藏的健康问题。如果耳朵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皮肤变色的异常,请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及时就医、早诊早治,才能避免脑梗带来的严重后果。记住,健康从来不是小事,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参考文献: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2022年更新版

《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

《突发性耳聋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中国耳鼻喉科杂志,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