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儒家大师,那地位杠杠的!汉武帝那时候搞了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眼就能瞧出孔子地位有多高!
但就算是这样一位高高在上、备受尊敬的大师,也并不是一直都那么心平气和、波澜不惊的!毕竟他手下要教导的徒弟有那么多,其中肯定也会有那么几个特别爱捣蛋、难搞定的家伙!
那时候,有个孩子特别捣蛋,老爱跟孔子唱反调。就这么着,他把大名鼎鼎的孔子给惹毛了。毕竟孔子也是血肉之躯,有自己的小情绪,于是他对着这位学生,说出了那么一句不那么文雅的话!
孔子真是个了不起的大智慧家,他以前说过的一句比较冲的话,居然被弟子们记下来了,还一直传到了现在。现在很多老师也会拿这句话来教导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呢!
咱们来聊聊孔子当年究竟说了句啥“狠话”。得扒一扒那时候到底发生了啥事儿,把孔子给惹急了,说出那样的话!
【孔子】
公元前551年那会儿,孔子在山东曲阜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出生时可真是波折不少!孔老夫子之前已经有十个孩子了,但里头就那么一个男娃,还偏偏脑子不太灵光。这事儿可把孔子他爸愁坏了,心想着自家这么大一份家业,难道真要没人继承了?那时候,孔父已经过了六十岁大关,为了能让家业有个着落,他只能咬咬牙,再娶一房妻子,盼着新夫人能给他生个健康的男娃!
这个老婆比他小了四十多岁,但好在孔父一直没放弃,他特别努力。终于,孔母怀上了孩子,并且在公元前551年,孔子来到了这个世界。孔子一出生,孔父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但是挺让人难过的,孔子才三岁大的时候,他爹就抛下他走了,那时候孔父69岁。孔父一走,孔子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苦日子就这么开始了。
孔子他妈其实是个妾室,没有正妻那么大的权力。孔爸走了以后,他们母子俩就被正房那边欺负。为了让孔子好好长大,孔妈只能带着他离开这里,过上了穷日子。
孔子打小就明白知识有多重要,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各种礼仪和学问,想让自己变得更强。他觉得,只要自己有实力,就能当官。所以他特别努力!但那时候,就算考上了功名,也不代表啥,就是比普通人高一等级。要想出人头地,还得靠有权有势的人帮忙。不过,孔子还是很努力学习。他相信,只要自己肯下功夫,以后肯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成功之路!
只要肯下功夫,事情总会有回报。孔子拼命努力,后来碰上个对他一生影响特别大的大人物,这人就是郯子!
以前,郯子为了治他娘的眼病,假扮成鹿,这事儿让好多人都特别佩服。那时候,很多人都想见见这位大孝子,就连孔子也听说了他的故事,专门去拜访他。见到郯子后,孔子就跟他掏了心窝子,想让郯子给他指条明路。郯子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就跟孔子说了朝廷里的情况。他说的那些,跟孔子心里想的差不多,没靠山在朝廷里根本没人瞧得上你,想干啥都阻力重重。孔子一听,心里头那叫一个透亮。他仔细琢磨了郯子的话,觉得自己在朝廷里混,这辈子估摸着也没啥大出息了,于是就开始琢磨别的活路。从那以后,孔子就打算自己办学堂,自己当老师,也就是开始搞私塾了。
孔子开门广收弟子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孔子学问深厚,简直无人能及,而且他还是郯子的学生。所以那时候,好多人都想拜孔子为师,纷纷找上门来,都希望能成为他的弟子!
孔子压根儿没想过,自己随手搞个学校,竟然火得一塌糊涂。从那以后,他的名气噌噌往上涨,想拜他为师的人都快把门槛踩破了。就这样,孔子一辈子竟然收了3000多个徒弟!你说他当时的影响力得有多大!想想那个年代,各种学说满天飞,孔子的儒家能从中杀出重围,这实力可不是盖的!
以前孔子收学生,从不问人家是什么出身。所以,他的学生啥样的都有,有的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娃娃,有的是王公贵族的后代,有的乖巧听话,有的调皮捣蛋。这么多孩子,要让他们都听话,可真是让孔子伤透了脑筋!
在这些小孩里头,有一个特别不一样的,他特别机灵,老能提出一些让人琢磨不透、不好证实的问题。他也算是让孔子挺费脑筋的一个小家伙,这家伙就是宰予!
宰予这家伙,在孔子众多弟子里头,家境算是挺殷实的。所以嘛,他的想法自然就跟其他小伙伴不太一样。再加上他脑子转得快,那时候老爱琢磨些歪点子来捣蛋。每次孔子一抛出问题,他就爱唱反调,给出些相反的看法,搞得孔子挺头疼的,但又拿不出确凿证据来驳倒他。由此可见,这家伙的脑筋是真够灵活的!
你得知道,孔子三岁那年,他老爹就没了。因为这,孔子特别看重孝道,还提出了个观点:爹娘走了,孩子得守孝三年。他正说得起劲呢,宰予却跳出来唱反调。宰予觉得,守孝三年太长了,这三年能干的事儿多了去了,没必要耗这么久。所以他说,守孝一年就足够了。
孔子听完他的话,就问他说:“你这样做,心里头真的不觉得有啥不尊重的地方吗?爸妈把咱们带到这世上,还辛辛苦苦照顾咱们三年,所以他们走了,咱们守孝三年,这不是应当的吗?”这时候,宰予又站了出来,说他心里头真没觉得有啥不尊重的。孔子听后,跟他说:“你要觉得你做得对,那也没啥好说的。”不过,孔子还是觉得,给爸妈守孝三年,这是所有君子都该守的规矩,毕竟自己小时候,也是被爸妈精心呵护了三年,才长大的嘛!
听完孔子的教导后,宰予就不再给孔子添乱,没再说出自己的那些怪想法,直接就走了,不再打扰孔子上课。从这事儿就能瞧出来,宰予这家伙有多调皮捣蛋。正因为他的调皮,才惹得孔子说出了那句传世的“狠话”。想知道孔子当时到底说了啥“狠话”?咱们继续往下看。
那时候,宰予这家伙虽然老给孔子惹麻烦,让孔子头疼不已,但孔子从没想过放弃教他。孔子的不懈努力,慢慢地扭转了宰予那不太成熟的想法,让他步入了正轨。而且宰予这人特别聪明,要不他也想不出那些与众不同的点子。所以,在孔子和宰予的共同打拼下,宰予最终跻身孔子最得意的十三个弟子之列,他们被后世尊称为“孔门十三贤”。
不过孔子在教育宰予这事儿上,可真是没少下功夫,才把他拉回正道。从以前的事儿就能瞧出来,宰予这家伙挺有自己的主意,再加上他特别机灵,那时候就老爱试探孔子的耐心,把孔子惹急了,孔子也忍不住说了些气话!说到底,孔子也是普通人,有感情有脾气,所以才有了那句“人都有错,有错就改,没错就保持,继续努力”的老话,流传至今!那么,宰予当年到底是干了啥,把孔子气成那样呢?咱们继续聊聊。
宰予在孔子众多弟子中,当年可是个顶呱呱的聪明人。孔子说啥,他基本都能过目不忘。可这样一来,他就飘飘然了,觉得自己啥都懂了,不用再下苦功学习。结果,在孔子上课的时候,他竟大胆地在课堂上打起盹来。这不是明摆着跟孔子过不去嘛!孔子瞅见宰予这副模样,心里头那个失落啊,当时就忍不住飙了一句“狠话”。
“烂木头没法刻东西,屎土砌的墙没法粉刷”,这话的大意就是说,朽坏的木头没法再用来雕刻,而粪土堆的墙也经不起涂抹。那时候孔子悟出了个道理,像宰予这样的人,责备他也没啥用。从那以后,孔子就调整了自己的教书方法。以前呢,他就是直接给学生传授知识,觉得学生自己会去琢磨这些知识。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不仅要教知识,还得盯着看这个孩子学得咋样!
不过当宰予听到孔子这样评价自己时,他感到非常羞愧。就在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是多么荒唐。从那以后,宰予不再像以前那样调皮捣蛋,而是开始刻苦学习。后来,宰予还成为了跟随孔子四处游历的弟子之一。
跟孔子经历了一大堆事后,宰予那家伙经验攒得可厚实了。就凭这些丰富的经验和他的学问,他成了孔子最得意的十三个徒弟之一,号称“孔门十三贤”。孔老夫子教训宰予时说的那句“狠话”,到现在还在老师们嘴里传呢。现在的老师教育自家学生时,也经常挂嘴边。现在的孩子比古代孩子皮多了,老师说这话,其实也不是真生气,就是透着那么一股子无奈。哪个老师也不想看到自家学生走下坡路,心里头还是盼着这孩子以后能有出息!
【结语】
孔子一踏上教书育人的道路,就一门心思地把自己的学问往学生们脑袋里装。碰到像宰予那样调皮捣蛋的孩子,孔子也只能在心里头直摇头,但摇头归摇头,他照样使出浑身解数来教导,硬是把这淘气包调教成了孔门十三贤之一。从这里就能看出,孔子那会儿得多下功夫啊!他被称为圣人,真不是白叫的,简直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