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关于985、211名校的辉煌事迹,仿佛只有这些顶尖学府的毕业生才是社会的宠儿。二本院校的学生,甚至专科生,似乎被淹没在了这种“名校崇拜”的浪潮中。
但现实是——二本才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常态!

因为互联网只放大最极端的声音:
年薪百万的“名校大神”会被疯狂转发,而月薪5000的普通毕业生无人问津。考研上岸985的会晒录取通知书,而考公上岸的二本生可能连朋友圈都不发。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现实情况:
我高中同学A,普通二本毕业,考进老家税务局,月薪6000+公积金,工作稳定,但没人觉得他“成功”,因为网上都在吹“大厂年薪30万”。
同学B,985毕业进了互联网大厂,年薪确实高,但30岁被裁员,现在靠送外卖过渡,却没人讨论这种“名校翻车”案例。

考公上岸成功率更高!
原因也很简单:
竞争环境不同:985学生大多瞄准“部委、省厅”等顶级岗位,而二本生主攻“县城、乡镇公务员”,竞争小很多。考试适配性:公务员考试(行测+申论)和学历关联度低,二本生只要踏实备考,反而比心高气傲的名校生更容易上岸。稳定性需求:名校生可能瞧不上公务员的薪资,但二本生更务实,愿意把考公当作长期职业。另外大家也可以阅读我之前的这篇文章,分析的更为详细。

说实话,二本生的出路其实并不比名校生狭窄。只要我们明确目标,努力提升自己,就能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学历只是起点,能力才是关键。希望每一位二本生都能正视自己的起点,不要被“名校崇拜”所束缚,勇敢地走出自己的道路,用努力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