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暑假也快来了,很多同学都开始摩拳擦掌准备换新手机了。逗瓜想问问你们:你们get到新手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啥?
逗瓜总是要先清理一波没卵用的App。手机自带的一些应用实在太鸡肋了。
不过,有些App就跟口香糖似的,你想甩都甩不掉——系统根本不给你卸载的权限。于是大多数人只能作罢,把它们移到一个小角落,即使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也从来不会点开一次。
比如手机自带的浏览器。这些自带浏览器往往没有应用市场上那些第三方浏览器便捷易用,所以很多人都不会搭理它们。
但是啊,你们现在去看一看自己从未打开过的自带浏览器,可能就会发现,它们的“宝藏”可比第三方浏览器丰富多了。
有多丰富呢?丰富到惊动了人民网。
手机一出厂就配好的浏览器,竟然会频频推送辣眼睛的低俗信息,这跟野鸡软件还有区别吗?
到底有多辣眼睛?人民日报的记者随机选择了四款不同品牌的手机进行测试。 看到了大量低俗、露骨的标题:“闪婚后被老公日夜消磨”“火热娇躯难遮”“姑娘给男子下药,自己却倒了霉”“为什么坏男人身边不缺少女人”……
不过嘛,点进去还是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就不一定了,标题党永远不会缺席。
逗瓜也借来同事刚买的新手机测试了一下,果然没让我失望。
讲真,大多数人打开浏览器还是想看点有价值、有营养的东西吧?给我们推荐这种内容,到底什么企图?
说实话,这种low穿地心的标题,博士是一个都不想点开看的。但是铺天盖地都是这种鬼东西,说明爱看的人并不少。
色情擦边球、封建迷信、低俗恶搞、价值观偏离……在好几种品牌手机的自带浏览器中都看得到。影响了网络环境,也很危害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在众多网友的吐槽中,也有一些站出来为浏览器说话的。
有人认为这并不是浏览器的锅,而是他们自己平时看多了,此后就会被精准推送。
看起来好像有几分道理,但也许并不准确。逗瓜拿来测试的是一部刚买的新机,也并没有登录过……
除此之外,虽然是否点击的选择权在我们手上,但这种内容能通过审核出现在浏览器中,就已经是浏览器该背的锅了。
讲到这里,逗瓜已经有些失望了。这些手机品牌,逗瓜都亲口夸赞过。它们用型美质优的手机圈着粉,却在自己的浏览器上做着如此败好感的事。
当然,这事儿也不能全赖手机厂商,毕竟这些内容也不是他们写的,而是由其他第三方平台企业。这些企业多数并不具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一些企业甚至多次受到监管部门约谈惩处。所以大家才会遭遇那么多辣眼睛的内容。
至于手机厂商为啥会放纵这种内容对自带浏览器的侵袭,逗瓜看了一下专家的分析。
电信专家项立刚表示,低俗劣质等内容会带来一定流量,商业信息流平台通过流量就会获得商业利益,如广告、电子商务等,而与之合作的手机厂商也就会获取更多的收益。
简单点说就是,低俗内容更容易吸引眼球、带来流量,也就更容易增加收益。
还有人分析,现在各大厂都在比拼性价比,手机的利润比较低,所以只能通过系统广告、信息流产品等方面来获取更多收益。
细想一下,你们手机上的某些自带应用是不是经常蹦出一些广告和资讯?有时候早晨醒来打开手机,就会突然涌进十几条。
我们可以用“流量变现”这个高端词汇概括这种现象。手机厂商依靠庞大的用户群为自己带来流量,从而赚取大笔大笔的收益。
其实这种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可diss的,相反,它还促进了我们国产手机的崛起。但是手机厂商为了博取流量,与商业信息流平台进行内容合作,一些低俗信息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在用户的手机屏幕。
急于变现而不增强审核,这是对用户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逗瓜希望,这些手机厂商在做好手机的同时,也能优化自己提供的信息服务,做到内外兼修才能赢取更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