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数码测评领域涌现出不少“专家”。他们坐在电脑前敲敲键盘,就能对各类产品指点江山。其中一位名叫“蓝**人”的电视测评博主,最近频频翻车——在没有真机实测的情况下,就敢对电视画质、技术配置等专业问题妄下断言。这种“键盘式式测评”现象,表面看是专业度不足,实则暴露了当下内容创作领域为流量不择手段的浮躁风气。

蓝某的操作堪称“云测评”的经典案例。在对比TCL和某信电视时,他既没有开机实测,也没有画面对比,却能准确判断出“某信画质更好”。更神奇的是,他还能从参数表中看出TCL电视“立体感不行,缺乏亮度层次”。这种“隔空把脉”的本事,恐怕连专业工程师都要自愧不如。


这位“预言家”的传奇故事还不止于此。某信电视的官方资料里明明没有提到“蓝光量子点”技术,他却在没有真机实测的情况下,在自己的测评网站上信誓旦旦地标注“使用蓝光量子点”。这要是消费者看了他的网站,以为这电视有这个技术才买了,结果到手发现根本没有,那不得被坑惨了。

这些“未解之谜”背后,是一个正在变味的测评生态。当“云测评”成为常态,当键盘取代了实测工具,测评这件事就变成了一场行为艺术。一些博主深谙“先声夺人”之道,用绝对化的断言制造话题,用耸动的结论收割流量。他们不在乎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只关心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抢占话题高地。这种“速度至上”的测评文化,正在让专业和严谨变得越来越稀缺。

当“专业”二字沦为某些人信口开河的遮羞布,损害的不仅是某个品牌或某个消费者,而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测评的本质是服务消费者,而非博取关注。那些习惯在键盘上“云测评”的博主们,是时候放下傲慢,拿起真机,用实实在在的测试数据说话了。否则,当消费者的耐心被消耗殆尽时,最先被淘汰的,恐怕就是这些自封的“专家”们。
我们作为消费者,在观看各种评测时,也要多留个心眼儿,避免被不实信息所欺骗。同时,也希望蓝**人能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再进行这种无中生有的评测!